放棄學醫轉而投入喜劇,Bowen Yang 如何成為 SNL 的首位亞裔同志演員?
2018 年,《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s Live;以下簡稱 SNL)公開歡迎編劇組中首位美籍亞裔演員 Bowen Yang 加入成為固定卡司,也是該劇自開播以來第三位出櫃的男同志,為這個美國長青的喜劇節目帶來了多元性。
Bowen Yang 獨特的喜劇風格和演繹角色,如「驕傲的同性戀小矮人」和「鐵達尼號的自戀冰山」等,重新吸引了許多原本對《SNL》失望的年輕觀眾和 LGBTQ+ 社群。
Bowen 的身影也不只侷限在電視喜劇,如 2022 年電影 《熱戀彩虹島》(Fire Island)又或是將上映的百老匯經典改編《魔法壞女巫》(Wicked)。成為當今美國喜劇界少數具有影響力的亞裔酷兒演員,充分展現了他在主流喜劇界的重要地位。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成長背景
.
Bowen 出生於澳洲布里斯本,父母是中國移民,母親退休前從事醫療診斷工作,父親則是來自內蒙古的爆破工程師。他出生那年,中國正實行一胎化政策,而 Bowen 有一個姊姊,所以按常理說他不該存在。他向《New Yorker》說:「我媽媽會時不時提起這件事:『如果我們沒有離開中國,你就不會出生。』」當 Bowen 只有六個月大時,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蒙特婁,在他九歲時,全家再度搬家到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
Bowen 從小成長經常收看百老匯音樂劇和美國電視(只能趁著爸媽不在在地下室偷看),尤其是《SNL》,也因為成長經常被父母提醒他們的移民身分,使他必須在藝術傾向與父母的犧牲努力中找到平衡。他說:「我不認為他們有意讓我們感到愧疚。這只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方式,就像是,『你看,我們付出這麼多,才讓你可以在這裡做即興喜劇這類的事。』」
從醫生跳到戲劇
.
2008年,Bowen 原本在紐約大學讀醫學系預科,之所以走上這條「歪路」,一方面是為了取悅父母,另一方面則是受到《實習醫生格蕾》中 Sandra Oh 的啟發。可實際上,他的戲劇之路從還在丹佛唸高中就開始了。
Bowen 在高中時是即興表演社團的一員。他形容:「即興表演是我叛逆的唯一方法,我們當時是一群 15 歲的小鬼頭,和一堆喝啤酒的 30 歲年輕人一起表演。」
至於後來為何最終放棄進入醫學院?他在 Stephen Colbert 的節目中回憶起轉捩點。某日,他打算進行第二次 MCAT(美國醫學院入學考試),而報名表寫到個人動機的欄位時,他想起了 Steve Carrell 的故事。
在成為出演許多知名作品的演員之前,Steve Carell 當年也差點走上法學院的路,而他也是在書寫個人動機欄位時,他意識到他辦不到,而這也讓 Bowen Yang 正視自己的熱情—— 比起從醫,喜劇才是他人生真正想做的事。
.
亞洲移民家庭中的同志兒子
.
Bowen 從很小就顯現出自己的同志意識。據《New Yorker》資訊,四歲時的他曾在客廳對著席琳狄翁的音樂表演脫衣舞,讓家人大吃一驚。她的姊姊回憶道:「在歌曲的高潮部分,Bowen 跳出來,隨著音樂的節奏把褲子拉下來,閃了我們一眼,」Bowen 認為這是他「第一次的酷兒發現、狂歡與喜悅的時刻。」
Bowen Yang 過去曾向《Out》說,同志酷兒身份讓他理解了脆弱與不確定性,對他的藝術家生涯幫助很大。可許多人不知,在接受身份認同之前,他曾被父母要求接受性向矯正治療。
他向《Them》分享,高中最後一年某日,他回家時發現父母找到了他私底下在同性戀聊天室的對話紀錄,並將他們認為最令人不安的部分用紅筆圈起來。當 Bowen 選擇紐約大學就讀時,他的父母同意了,但有個附加條件:他必須先求助「專家」矯正他的「同性傾向」。
「但我當時並沒有那種堅定的想法,覺得自己要成為一名同性戀者並忍受這些的痛苦。我只是想,好吧,或許我的可塑性很高。」部分的他只想不再讓父母難過。於是他同意去見所謂「專家」。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失敗」的性向矯正治療
.
上大學前的八個週末,Bowen 的父親每週載他前往治療,在抵達辦公室的這段車程也讓他們更加認識彼此。治療師透過提問去引導 Bowen 喜歡同性的相關記憶,「他試圖讓我承認我當時有情緒問題,但顯然沒什麼效果。」
而在最後一次療程中,他發現治療師不小心用第一人稱去講述一位病人的故事,Bowen 意識到:「很明顯,這是他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而不是什麼病人。」也是在那一刻,楊心想:「這(指矯正治療)一切根本就不是真的。」(科羅拉多州政府後來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向矯正治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即便後來 Bowen 父親有要求他搬去紐約後要找其他治療師,可這段經歷已經成了 Bowen 心中的一道疤痕。「我拒絕讓自己被這段記憶束縛,儘管它總是在追上我。那段經歷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危險,」
「那(指同志身份)是我珍愛自己的一部分,而有人試圖將其抹除。」一直到 Bowen 成名了,她的父母才不再擔心成為同性戀是一條自我毀滅的路。
Las Culturistas
.
比起從醫,Bowen 更被表演所吸引,他將大部分求學時間花在與紐約大學 Tisch 學院的學生一起參加即興喜劇社團 Dangerbox。在紐約社交圈裡,他找到了自己的戲劇和喜劇社群,最終結識了來自長島的喜劇演員 Matt Rogers。兩人當時都沒有公開出櫃、也不是主修戲劇,Matt 說:「我們在多方面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可彼此間有許多共同點:他們有著相同的興趣,甚至有種難得的默契。「我覺得在我們成為最好的朋友之前,其他人就已經說:『他們倆在一起時有某種特別的默契,』」
2016 年,兩人開始錄製 Podcast 談話節目《Las Culturistas》。基本上什麼都談:個人生活,共同迷戀的流行文化,例如 Kelly Clarkson 或是 Julia Roberts 在《永不妥協》中那段「我有數據」的經典獨白。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如今,《Las Culturistas》已成為熱愛《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和泰勒絲的同志們每週必聽的節目,每月下載量破百萬。從最初用來評論、讚美名人的小平台,已漸漸發展成為能夠直接邀請名人受訪的節目,從 Mandy Moore 到 Will Farrell ,甚至 Mariah Carey 都曾是嘉賓。
即便節目以打下一定知名度,他們依然努力維持節目的原創能量。正如 Matt 所說:「這仍然是那個傻裡傻氣的小 Podcast,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傻裡傻氣的大 Podcast 了。」
為《SNL》寫下酷兒新頁
.
2018年,Bowen 加入了《SNL》的編劇團隊,和 Julio Torres、Sudi Green 等同事一起工作。次年,他被提升為正式演員,成為《SNL》史上首位美籍華裔成員,也是首批公開同志身份的演員之一。
對於許多 LGBTQ+ 和 Z 世代的觀眾來說,Bowen 之所以能夠快速成為焦點,部分原因在於他為節目所創造的喜劇角色,也成了年輕觀眾想起《SNL》便會聯想到的經典。比如「驕傲的同志」Oompa Loompa、以及扮演沉沒鐵達尼號的自戀冰山,以及金正恩。同時也讓長久以來放棄節目的性少數觀眾認識到節目的幽默感,重新發現這個他們早已不抱期望的節目的全新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