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樂御用刺青師,用刺青為乳癌患者重建乳頭 — 專訪 Josh Lin
回顧一年多前專訪 Josh Lin 的文章,余文樂、瘦子、吳建豪等「明星御用刺青師」的光環太過耀眼,卻因此鮮少有人知道,Josh 多年來其實更為許多乳癌患者進行乳頭重建紋身,讓重建後的乳房更加擬真,為經歷與乳癌病魔抗爭的患者拾回自信。當然,也延續多年前恩師 Dawn Cragg 賦予他的重責:利用畢生所學,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逢 10 月國際乳癌防治月,我們再次訪問到 Josh,談論如何從第一次見識乳房重建傷疤的震撼,轉而學習重建的紋身技法,以及在倫敦跟隨紋身大師 Dawn Cragg 工作後的人生體悟。「紋身就像紀錄人生的片段,乳頭的重建也是,無論好壞,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因為有這些片段的累積,才造就我們如今的樣貌。」Josh 這麼說道。
最後,他也呼籲,將為有乳頭紋身需求的乳癌患者,進行公益紋身。
Heaven Raven(以下簡稱 HR):Hello Josh,聽說您在鑽研乳癌重建相關的刺青技術?
.
Josh:「對,我在研究幫助乳癌患者重建乳房的紋身技法,乳房重建紋身過去其實是醫生的專業,因為乳癌在治療的過程中,須切除罹癌的乳房組織後,再移植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或組織作為重建,等於重建後的乳房已完全不是原來的組織,所以上面沒有乳頭。」
「因此重建最後一道程序是,醫生會透過紋身技法做出一個很寫實的乳頭,讓重建的乳房外觀能和原本的一樣逼真,我研究的就是這個紋身技巧。」
「幾年前,為了鑽研這項技術,我到英國跟一位老師學習,她叫 Dawn Cragg MBE,因為對醫療的貢獻重大,曾被英國皇室封為爵士。雖然她已經是 80 幾歲的老奶奶了,但她畢生都在用自己的專業為他人奉獻。(當年八仙塵暴發生後,Dawn Cragg 便來到台灣自願為患者做復健,利用紋身技術讓燒傷沾黏的肌肉纖維放鬆)」
HR:您是如何認識到乳房重建刺青這一紋身風格的?
.
「因為我從事紋身差不多有 17 年了,過程中常遇到需要蓋疤痕的客人,尤其有些女生想要蓋胸口術後的疤痕。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客人治療乳癌留下的疤時,非常震驚,疤痕範圍很大,乳頭的樣子也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看到醫生幫她做的乳頭時,我覺得並沒有很擬真,當下就想說如果我來做的話,應該能更完美,便漸漸萌生學習乳頭紋身的這個念頭。後來因緣際會認識 Dawn Cragg 老師後,才決定去倫敦找她學習。」
HR:乳房算比較私密的部位,不像四肢皮膚燙傷那麼明顯,為什麼還需要做重建刺青呢?
.
「乳房雖然是比較私密的部位,但是我認為它對於女性來說是很重要的,普遍術後失去乳房或乳頭的患者,心理難免會自卑。 雖然這看起來就只是一個點,或一個 10 塊錢大小的圖樣,但每當你幫患者完成乳頭重建後,你會發現她們的喜悅是遠遠超出一般紋身的,彷彿身體原本所失去的部分又回來了。」
「乳頭重建紋身最重要的不只是作品,而是幫助患者重建心理。」
「所以我常說這技術就像是經歷乳房切除、治療、重建後的最後一塊拼圖。」
HR:乳房重建刺青的紋身有哪些特點?
與一般紋身要注意哪些不同地方?
.
「其實這一樣就是紋身技術的一種,唯一比較大的區別在於判斷重建的部位是否能紋身,要特別留意那個傷疤和化療過後的皮膚適不適合做,因為很多傷疤其實是無法紋身的。」
HR:在與患者溝通過程中有什麼技巧避免讓對方感到刺激?
.
「其實這些患者已經經歷過跟病魔奮鬥的過程,所以當她們來找你溝通紋身時,心理狀態都是很勇敢、很積極的,希望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完美,所以溝通過程都很自然、很開放。」
「我覺得有個差異是,一般刺青客來的目的是希望為人生特定的階段和故事留下紀錄,但乳頭紋身的目的,則是將失去的部位重新做回去,這對我來說這更像一種陪伴。我最感謝在施作的過程中,聽她們分享治療的故事、康復後的生活,就好像我陪著她們走過一段人生一樣。」
HR:雖說藝術不分性別,但是男性的角色是否讓這個藝術行為比較不容易推廣?
.
「其實性別並沒有太大影響,主要還是跟專業有關。我覺得這技術要推廣本來就不容易,畢竟亞洲風氣比較保守,還需要再努力。」
HR:曾經有患者給您刺完後,改變自己的人生嗎?
.
「其實我覺得講改變人生有點誇張,即使你身上多了一個紋身,你的人生也不會改變,沒人刺完之後就變億萬富翁或什麼明星帥哥的吧?」
「無論一般紋身和乳頭紋身,都無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更無法讓你變成任何人,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讓你誠實地做你自己。」
HR:跟著Dawn Cragg 學習,影響你最深的是什麼?老師至今依舊還在幫患者刺青嗎?
.
「跟她學習,是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日子。」
「即使她已經是 80 幾歲的老奶奶,到現在還不停歇地在工作。她現在收的患者主要來自世界各地,必須先通過線上諮詢後,再飛到倫敦找她治療。
她每天的工作模式大概是這樣:她家是個兩層樓的小房子,一樓是客廳,二樓是臥房和工作室,每當客人到她家時,都會先坐在一樓喝茶等待,老師的助理(也是個 70 幾歲的老伯伯)負責煮飯,中午大家一起吃飯、喝茶聊天後,下午再上樓工作。」
「我在老師身上看到的,是她對這份職業的熱情,從 20 幾歲入行一直工作到現在。老師年輕時其實是從彩妝師開始做起,最初是做紋眉、紋眼線這類工作,後來她希望能進一步改變人們的外觀,例如幫助燒傷或身體有殘缺的患者恢復身體原本的樣貌,所以除了乳癌重建,她也很擅長蓋疤、做玻璃義眼、木頭手工義肢….等。因為長期對人體重建有重大的貢獻,她才被英國皇室封為爵士,也是唯一一位在倫敦哈里街(Harley Street,英國最知名的醫療街)設工作室的非醫療人員。」
「她投入工作數十年的原因,是發自內心對人和生命的關懷。她不只在施作的過程中會非常細微地照顧客人的感受,連上下樓去工作室,走樓梯的過程她也時時刻刻注意著客人的安全。」
「最後她發給我證書前,要我看著她,答應她:一定要用在這裡學到的技術,來幫助世界上更多需要的人。」
HR:前陣子,日本政府宣佈刺青師不再需要醫師資格,關於這點你怎麼看?
.
「其實紋身已經從地下文化浮上檯面了,所以解禁是遲早的事。我認為當紋身現在越普及,越來越多人認同後,這個行為本身要傳達的內容就變得更重要,它傳達給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我希望,紋身能表達對生命的熱情、對生命保持正向的觀念。」
HR:對於那些新手紋身師或者想要從事紋身工作的同學有什麼建議嗎?
.
「我覺得紋身就像做一件不可逆的事情,一旦做上去就難以消除,所以無論這行做了多久,資深或資淺,包括我自己在內,紋身師都必須不斷操練,讓自己的技術變的純熟。」
「因為這是不容許你犯錯的職業。」
「再來是耐心、信心還有希望。」
「紋身要做到專精必須投入非常大量的時間,耐心和耐力很重要。每次的練習會有很大的挫折感,因為你花很長時間練習,卻不容易看到成果,當你做一件輕易看到結果的事,就比較不會恐懼跟厭煩。但當你一直做卻看不到結果,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時,你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自己能做好嗎?這時候希望就很重要,它能支持著你去挑戰所有未知。」
HR:若 HR 讀者有重建需求,是否能給協助?
.
「可以,其實我一直有在針對乳癌重建做公益紋身,尤其現在 10 月是乳癌月,所以我將釋出幾個名額,讓有乳房重建需求的人可以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