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強徵關稅震撼全球,時尚產業將迎來「新冷戰」?
全球經濟震盪已至,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一波近百年來最嚴厲進口關稅政策,對全世界 180 多個國家課徵關稅,其中許多是服飾鞋類的主要生產國。對時尚產業來說,這不只單只是經濟政策,也將進一步打亂供應鏈、推高價格、改變全球商業模式的風暴。
從工廠到消費者,每一環節都將受到衝擊。
1. 亞洲主要產地遭殃,全球品牌無一倖免
.
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指出,目前美國有超過 97% 的衣服與鞋子來自進口,主要來源國包括中國、越南、孟加拉、柬埔寨與印尼。這些國家如今將被課上高達 30% 到 54% 不等的懲罰性關稅。
此次關稅政策鎖定美國貿易逆差較高的國家,意味著多數時尚品牌的主要供應基地都受到波及,無論是像快時尚的 Zara、H&M,或是運動與精品品牌如 Nike、Prada,供應鏈幾乎全面捲入。
(編按:什麼是貿易逆差?即一個國家「買得比賣得多」。
例如你開了一間跨境電商,跟外國客人做生意。
你從別人那裡買了東西:花了 100 元。你賣東西給別人:只賺了 70 元。
結果賠了 30 元,這就是一種「貿易逆差」。)

2. 價格上漲壓力浮現,消費者難以置身事外
.
關稅加上去的物價會變怎樣?根據鞋類產業協會 FDRA 的估算:
- 一雙中國製、原價 77 美元的工人靴可能上漲至 115 美元
- 越南製運用鞋從 155 美元漲到 220 美元
- 中國製兒童鞋從 26 美元調漲至 41 美元
FDRA 總裁 Matt Priest 表示:「這些關稅若持續下去,最後勢必由消費者買單。許多中低收入家庭恐怕首當其衝。」他也指出,「消費者已經為通膨苦撐多年,現在根本沒有餘力再吸收額外壓力。」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類產品往往是季節性或定期支出,例如開學季的鞋服購買。若品牌選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直接影響中低收入家庭的日常預算。考慮到美國服裝價格在過去 30 年大致穩定,如今的價格跳漲將對消費者心理造成衝擊。
然而,並不是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以相同比例上漲。
.
根據 Puck 零售記者 Sarah Shapiro 解釋,就實務上,關稅是針對「報關價格」課徵的,而不是零售價。舉例來說,一個進口價格為 1,000 美元的精品包若被課徵 20% 關稅,進口商需支付 200 美元的稅金。但如果這個包原本在門市的售價是 2,000 美元,那麼最終售價即便因此提高,也只是從 2,000 調漲到 2,200,美國消費者實際感受到的漲幅僅為 10%。
因此,商品的「利潤空間」愈大,品牌就愈有餘裕吸收關稅,或只需小幅調整價格就能維持利潤結構。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精品業者對關稅衝擊相對不那麼緊張。反過來說,利潤本來就很低的基本生活品或平價服飾,會更直接受到衝擊。
3. 原已轉出中國的供應鏈,再度陷入瓶頸
.
為因應川普在 2018 年上任初期美中貿易戰背景下的關稅政策,許多品牌近幾年原已陸續將產線從中國轉往其他亞洲國家如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然而,這些地區如今也成為重災區,使原本的「去中國化」策略遭遇瓶頸。
Lululemon、Nike、Levi’s、Gap 等品牌在財報中均提到其亞洲產能配置,顯示這些地區的重要性。如今轉向中南美洲或美國本土的選項,受限於基礎設施與製造人力供應,美國目前服裝業就業人口僅約 8.5 萬人,顯示短期內難以支撐大規模回流。
FDRA 補充指出,美國國內缺乏製鞋與服裝所需的逾 70 種材料,許多從未在本土量產,該協會在呈交給貿易代表的書面意見中直白寫道:「這些原料在美國根本不存在,也從未存在過,」

Photo via Getty
4. 品牌抗壓力分化,誰能撐過這波震盪?
.
面對高額關稅,有能力與供應商議價的大型品牌與零售商,將更有機會度過調整期。英國巴克萊銀行報告指出,Ralph Lauren、TJX(T.J. Maxx、Marshalls)等品牌,由於供應鏈靈活或品牌價值足以讓消費者接受價格上漲,受影響相對較小。
相對地,依賴亞洲製造且定價彈性較小的品牌,如 Gap、Urban Outfitters、American Eagle,未來幾季將面臨成本上升與需求萎縮的雙重挑戰。對中小型獨立設計品牌而言,供應鏈重整與轉單成本更為吃重,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Tomorrow Group 執行長 Stefano Martinetto 指出:「產品不再是在一個地方完成,布料可能來自義大利,鈕扣來自中國,最後組裝在土耳其。在這樣的情況下,誰知道該怎麼課稅?」他認為,若沒有明確標準,品牌將無法制定有效策略。
5. 潛在趨勢與例外變數
.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二手與永續時尚平台可能從這波政策中受益。美國二手電商 ThredUp 表示,由於新關稅政策取消某些低價商品的進口免稅條款,將提升中國出口廉價快時尚的門檻,有機會改善過度生產與環境負擔。
此外,部分品牌也開始加快對數位產品(如虛擬服飾)的布局,以因應實體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尋求彈性收入來源。
6. LVMH 與川普的「親密關係」無力挽回關稅傷害
.
據 StyleZeigheist 電子報資訊,儘管 LVMH 集團總裁 Bernard Arnault 多年來積極經營與川普的私人與政治關係,仍未能逃過此次歐盟關稅的波及。Arnault 曾於 2017 年與川普共同出席在德州的 Louis Vuitton 工廠開幕儀式,該廠斥資 5000 萬美元,象徵品牌對美國市場的重視。
Näytä tämä julkaisu Instagramissa
據《Le Monde》報導,Arnault 家族與川普的聯繫可追溯至 1980 年代,甚至有傳聞指出他曾搭乘空軍一號返華盛頓,商討潛在併購案(後來 LVMH 以 158 億美元收購 Tiffany)。他的兒子 Alexandre Arnault 也與川普家族關係匪淺,曾參與 Louis Vuitton 入駐川普大樓的租約簽訂儀式。
然而這些人脈與努力最終未能換取例外待遇,川普最新宣布對歐盟商品課徵 20% 關稅,LVMH 作為歐洲奢侈品代表首當其衝。根據義大利奢侈品協會的估算,此舉將使產品價格至少上升 6%,加劇已連年漲價的壓力。
除了服裝與配件,LVMH 的酒類業務也將受到重創,面對全球年輕消費者對烈酒興趣下降、啤酒取代趨勢明顯,加上歐洲酒類出口價格敏感,法國酒業預估銷售將下滑超過 20%。

儘管 Arnault 長年致力於「遊走政商之間」,LVMH 股價仍在上週重挫,較去年高點下跌 33%。他的這場政治投資,似乎未能換來市場上的實質回報。
這場關稅風暴不僅牽動產業供應鏈與價格機制,更迫使全球時尚品牌重新思考其市場策略與製造模式。對消費者來說,這代表著商品選擇與售價的變化;對產業來說,則可能是一場全球時尚版圖重組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