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她既不是編輯,也不是評論家,是時尚新聞記者 Lauren Sherman

曾作為《Business of Fashion》旗下知名的時尚記者,2023 年 Lauren Sherman 加入了訂閱制的自媒體 《Puck》,作為時尚界的頭號人物,Lauren Sherman 的出現往往讓公關或執行長們聞風喪膽(這形容是誇飾),畢竟,作為獨立媒體報導者,他們不受業界的規範束縛,甚至能在假新聞和八卦充斥的時代裡,將一些重要、誘人且品牌不太想讓人知道的訊息透明公開化,舉凡,設計師的去留以及真實的企業文化走向。

新媒體 Puck 的商業模式,是未來優秀記者的解答嗎?

其特立獨行的魅力吸引了《System》雜誌來到,後者的總編 Jonathan Wingfield 在 2024 年六月與她進行了採訪,基於《System》半年刊的關係,當時 Hedi Slimane 和 John Galliano 仍在職,而 CHANEL 還在「徵才」…。

 

01. 所以,誰是 Lauren Sherman?
.

必須說,她並沒有很特別的履經歷。小時候對時尚頗有興趣的她,大學就讀波士頓愛默生學院,曾擔任過雜誌寫手,畢業去倫敦工作兩年後,回到紐約後加入《富比世》雜誌,因為她的興趣,彼時的主管建議她去讀一本 Teri Agin 所撰寫的《The End of Fashion: How Marketing Changed the Clothing Business Forever》,她回憶道,「我意識到這比我寫的東西有趣多了。」隨著時尚產業在 2000 年後的擴張,受啟發的 Lauren Sherman 便以此為志向 —— 用商業角度去分析時尚。

在《富比世》雜誌裡,她學會了當一名「記者」,「這兒的編輯室裡擠滿了資深記者,他們會沒日沒夜打電話給消息來源(但不能引用他們的話,作為專家的你必須衍生出自己的觀點),拼命打電話,也是我在《Puck》在做的事。」(ps. 這些人不一定都認識她。)

「就我個人的經驗,我常對事件真相感興趣,我是真的想知道發生什麼事,我不喜歡被騙的感覺,或許這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喜歡八卦。」

值得關注的還有《BoF》,他們從「部落格」起家,爾後演變成 LVMH 集團都投資的「自媒體」,Lauren Sherman 和 Jonathan Wingfield 皆認為《BoF》改變了時尚的報導方式(可以看到現在《VOGUE》也推出了《VOGUE Business》,「(BoF)創造了一種在這時代更有可信度的東西,創辦人 Imran 教會了我很多關於這行業如何運作的知識…。」

在訪問中,她也提到,「讓我想做分析報導的原因之一是,幾乎每個編輯看秀都在說『喔,這系列真難看、真醜。』(特別是英國媒體)」然後五分鐘後他們就會在 IG 發文說『超棒的秀!』我就覺得,這些人還真假啊。我明白這是他們的工作,要取悅廣告主,但我心裡還是想揭露這種虛偽。可說實話,我對這類狀況並沒有聽起來那樣不悅。」

「我有點認清時尚界所有一切都在鬼扯這件事,都是人構想出來的,所以當我看到眼前這些時,我會思考『這麼做真的是對的嗎?』」

 

02. Lauren Sherman 在寫什麼?為什麼重要?
.

「我總是說我的範圍可以從 Target 到 Hermès,我對人們在乎的品牌感興趣…。有時可能是某品牌只賺了一點錢,有時是品牌賺了很多很多錢…。」她總問自己,人們看到這消息後是否有感?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Puck(@puckdotnews)分享的貼文

她表示,「自加入《Puck》以來,更多是乎品牌調性,但我對那些高層和創意總監的心理狀態更感興趣。時尚產業非常令人著迷,這行業一直在壯大。高層老闆每年錢越來越多,權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訊息傳達給那些不在產業工作的人。

「一切是關於這是否為當前時尚所發生的提供更多故事背景,如果是,那就值得深思研究。」

或許你好奇,我們平常看到的時尚媒體做不到嗎?「基於編輯與品牌的關係,他們會隱瞞很多事…。」她強調道,很多時尚產業的人根本不了解科技、金融以及其他行業是如何互相影響。

「我的價值在於能提供故事背景,越了解產業內部如何運作,可以讓整體變得更好,如果你只看到好的那面(像是新聞稿),感覺不真,大家也不會有共鳴。我常常會想,品牌真的會怕我寫出來嗎?但當我遇到他們時,他們會說『我喜歡你在做的。』從沒聽過『因為你曝光了這些事所以我不能跟你有交流。』」

 

03. 她從哪獲得訊息?
.

「很多人會問我消息從何而來?我的回答總是,『和其他新聞記者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打電話問人『這消息是真的嗎?』」

她私下會與許多高階主管進行訪談,至於他們為什麼會願意分享(爆料)?「我認為很多人覺得反正事情最終都會公開。」她表示,「我很久以前就了解到,人們越關心自己的公司,分享的就越多…。高層主管確實會關心這些,因為他們看到太多假消息,看到很煩很累。

「如果你在這時尚業待的夠久,就不會想再看到那些廢話。」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auren Sherman(@lapresmidi)分享的貼文

 

04. 若無官宣,她所寫的是新聞還是八卦?
.

「如果我不確定那件事,就不會寫出來,所以我寫的往往是核實確定過了,只是尚未官宣(當然最後一刻也有可能變卦)…。我的做法是嘗試把這當作球隊的交易,你會聽說某些球員要跳槽或退休,諸如此類,我認為這部分有其談論的價值,不管最終是否會發生。」

她也提到,「獨家」雖迷人,但在品牌都有自己官方社群的情況下,變得很沒必要,即便過去這是品牌與媒體間的一個籌碼。

如今獲取資訊的渠道已有所改變,品牌只需要在社群發文,無需再發送發新聞稿請媒體發文,「例如《華爾街日報》曾爆料菲董入主 LV 的消息,顯然這是一篇獨家,但無論是 LV 或菲董其實都不需要這些媒體,他們只需要在社群宣布即可。」

「人們曾問過我為什麼我只在新創公司工作(像是 Fashionista、BoF、Puck),感覺風險很大,但我想說的是,現在最危險的工作是那些傳統的報章雜誌,你賺得不多,公司也經常性裁員,你的作用可以說每年都在減少。」

其中也順勢點出了《Puck》商業新聞與時尚評論家們的不同,曾有粉絲在社群問時尚評論家 Alexander Fury 怎麼看待一些自媒體私下宣布創意總監的八卦?Alexander Fury 的回應,「我個人覺得那對時尚帶來的效果是負面的。」

對此,Lauren Sherman 的想法是,「像 Alexander Fury 他們一直是優秀的作家,長期為雜誌撰稿,但他們不是新聞記者,他們可能不會覺得,品牌若在透明一點,這些流言或許就會消失。」

這位自詡時尚阿宅的評論家收藏了 300 多件 John Galliano 作品,為的是什麼?

 

05. 最後,其實時尚媒體也開始在改變
.

Lauren Sherman 提到,《WWD》的國際編輯 Miles Socha 是最棒的時尚記者,「感覺他比別人知道很多事,只是受到限制,可漸漸的有在改變。」同樣地,品牌也正雇用更多習慣於和傳統記者打交道的公關發言人,這也創造了一個報導重要議題的環境。

「環境正在改變,產業似乎不像過去那樣,一點批評就把別人封殺…。你也看到像《GQ》Sam Hine 那樣的編輯在撰寫有關設計師變化或男裝現況的產業文章,寫的方式讓人覺得很真,我想這就是觀眾想要看到的 —— 真實(genu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