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致敬還是抄襲?關於時尚攝影的灰色地帶,Nick Knight 說:「這是最無法讓你得到滿足,也是最不值得去做的事。」
致敬和抄襲之間的界線在哪裡?靈感要運用到什麼程度才叫做模仿?這些都是創意領域裡萬年無解的命題。這讓人想起一句俗諺:「所有舊的東西,有天都會再次變成新的。」時尚和流行本就是每隔幾年就會再次輪轉的文化生態系,與它分不開的時尚攝影,又怎能逃得出這個循環?
大多現代創作都只能算是部分原創?
.
擁有時尚歷史學術背景的《Vogue》編輯 Lilah Ramzi 創立了一個名叫「Part Nouveau」的部落格,致力於尋找時尚界裡各種現代創作的靈感「前身」,但她這麼做並不是為了揭露時尚攝影中非原創的影子。她寫下:「這個部落格希望能幫助我們這些習慣接收最新作品的眼睛,去認識並認可這些先前已出現過的創意。」
在 Ramzi 自己提出和她所接受的眾多匿名投稿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致敬文化在近年來越發盛行,以往可能被認定為模仿的行為,如今都藉由「致敬」一詞合理化,在以「重現經典」為名的風潮下,複製出相似場景成了方便不過的拍攝主題,觀者們不僅接受度愈來越高,也開始習慣將找亮點或彩蛋視為一張照片值得細品之處。但,這真的是創作的真諦嗎?
模仿是最高等級的恭維嗎?攝影生涯超過 40 年的 Nick Knight 這麼說
.
@showstudio In today’s episode of 100 Photographers, Nick Knight introduces works by Brassaï and Irving Penn that look suspiciously similar. But does that make them plagiarised? #showstudio #photography #historytime #creative #nickknight @Nick Knight ♬ original sound – SHOWstudio
英國攝影師 David Bailey 曾說時尚攝影就是「一個穿著衣服的人的肖像照」,但 美國攝影大師 Irving Penn 則說自己的工作是要「販賣夢想,不是衣服」。無論對時尚攝影的看法如何,不可否認的就是大家都是一樣透過觀景窗,看見自己想看見的,然後按下快門。
英國資深攝影師兼 SHOWStudio 創辦人 Nick Knight 自創了一個他獨自面對鏡頭、大聊歷代一百位攝影師們的短片,而其中一支短片的主題,就是「抄襲(Plagirism)」。他同意抄襲或模仿這種事情,勢必「讓人感覺像被偷竊,也會讓人感到不公正;然而,人們會抄襲大多是因為他們欣賞這件作品,或者以某種方面來說,他們希望這是由自己拍下的照片。」他也相信,每個人都在某個生命階段都曾當過模仿者,都曾盯著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躍躍欲試地想向別人展示自己也能達到這樣的水準。不過老實說:「這是最無法讓你得到滿足,也是最不值得去做的事。因為這個對話已經發生過了,你為什麼還想再做一次呢?」
同時,他也提出了一個少見的例子,那就是匈牙利裔法籍攝影師 Brassaï(本名 Gyula Halász),以及先前提過的 Irving Penn,兩人都熱愛將遭遺棄的小物件作為靜物拍攝主角,其中又以燃燒過的香菸或雪茄為經典。
Brassaï 與 Penn:廢棄之物必有迷人之處?
.
先來介紹一下兩位的背景: Brassaï 在 1924 年定居巴黎,結束他多年來因戰的流浪生活。他在 1932 年與畢卡索相識並深受青睞,後來更成為他雕塑集錦冊《Les Sculptures de Picasso》的唯一御用攝影師。隔年,Brassaï 推出第一本攝影集《Paris de nuit》,15 年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他舉辦了個人攝影展。1917 年出生於美國紐澤西州的 Irving Penn 則是在 26 歲時第一次為《Vogue》拾起相機,拍下生涯第一組封面照。後來的兩年他跟隨著軍隊到世界各地拍下戰地生活,最終才又回到紐約,一生奉獻給時尚攝影。
這樣聽來,兩人的成長背景和人生軌跡幾乎沒有重疊,卻分別在 1941 年拍下畢卡索一支燒過的雪茄,以及在 1972 年拍下一系列共 26 張路邊煙蒂的靜物照。同樣在於廢棄之物中尋找美麗之處,但兩人鏡頭下的畫面真的相似嗎?Nick Knight 認為,人類總歸來說是接收著相似外界影響的生物,我們之中總有人擁有類似的背景、習性、思路、美感,對於某些刺激或者狀況產生類似的反應。因此,某些攝影師們對於生命中某樣事物提出相似的反饋,是否其實也是可預期的呢?他說:「人生的核心價值,就是只要你選擇看見它,所有事物都有他迷人的地方。只要你下定決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
經典案例:Klein v. Galliano
.
歷史演進這麼多年,真正的新點子可能越來越少了,但其中,總有一些點子比其他顯得沒那麼「新」。
去年辭世的美裔法籍攝影師 William Klein 在 1928 年出生於紐約,並且曾在巴黎學習藝術,後來以時尚攝影師身份廣為人知(雖然他不喜歡被稱為時尚攝影師),生涯也執導過不少長短片,其中以時尚業為背景設定的 1966 年電影《Who Are You, Polly Maggoo?》最為經典。但要說到他作品中個人色彩最鮮明的,那還是當屬《Painted Contact Sheets》系列。Klein 從 1980 年代開始在一系列菲林直印(Contact Sheet)塗抹上大膽粗獷的單色筆畫,靈感來自攝影師們習慣以紅色色筆在底片上做標記,挑選自己中意作品的過程,而這後來也成為他的風格標誌,不是每一組攝影作品都會被二次作畫,有的話,通常也都是多年以後的事。
2007 年,John Galliano 春夏系列廣告登上各大雜誌,一樣的加工筆觸、一樣的排列方式,不解釋的話簡直以為是和 William Klein 合作產出的作品。但現實中的 Klein,卻是在一通朋友打來的電話後,才得知自己的作品遭到抄襲。「我發現此事時極為不滿和生氣。那對我作品的尊嚴來說簡直就像是往牙齒踢了一腳。」他這麼表示。Galliano 當下否認自己侵權,但也同步中止廣告的傳播。後來,巴黎法庭宣判 Galliano 侵佔了 Klein 的智慧與道德版權,要求賠償對方 20 萬歐元(現在約 660 萬台幣),並在每一個曾刊登此廣告的時尚雜誌上發布道歉啟事,事件才終於落幕。面對抄襲事件,Nick Knight 在短片中給出了自己的誠懇建議:
「除非是那種明顯到不行的案例 — 但很遺憾告訴你這在法律上很難證明 — 我的建議是,讓自己凌駕於這件事之上。當有人抄襲你時,這對他們的名聲沒有幫助,他們讓自己顯得不誠實,問題在他們身上而不是你。所以對你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心態凌駕於這件事之上。人生太短了,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如果你一開始能想出這個點子,那麼你絕對是那種可以再想出更多點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