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專訪前《Monocle》亞洲區副社長,現金融刊物《1611》總編輯 Kurt Lin

這是一本談投資理財的金融雜誌,
也是一本聊人文素養的生活雜誌。
——《1611》

 

01. 汲取《Monocle》經驗,
打造一本很美很有品味的金融刊物 —
《1611》
.

《1611》 是一本於 2022 年一月正式推出的財商雙月刊,名稱取自史上第一座證券交易所開市的年份 — 西元 1611 年。刊物題材以「金融」議題為導向,另穿插生活、設計、品味、人物故事等較「軟性」的題材,共集結四大主軸:「Good Finance 美好金融」「Better Living 理想生活」「Entrepreneurship企業家精神」「Humanities人文精神」

人們生而在世絞盡腦汁追求財富,不外乎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生活品質。

 

那麼《1611》的初衷正是:
一面為你造夢,一面助你築夢。

先是報導各式精彩的人物採訪、生活美學,讓人們勾勒出腦海中那理想生活的樣貌,接著,再灌輸你基本的金融常識與新知,幫助你學習賺錢啊!

《1611》2022 一月創刊號 — RISK 安全感,封面設計出自世界知名的插畫家 Noma Bar 之手。photo via 1611

至於我們為什麼會提到《Monocle》,《1611》正是由前《Monocle》亞洲區副社長 Kurt Lin 所主導的刊物。

《Monocle》是少數成功將國際議題、經濟時事、文化探索與生活風尚濃縮於一本雜誌的先鋒,堪稱早期出版業界最具品味的深度知識型刊物之一。它告訴我們的是:生活風格不會只來自於時裝雜誌上那幾張美得不可萬物的照片,而是來自知識,而知識的呈現也不再像傳統財金刊物那般老氣橫秋的選題與口吻,取而代之的是鮮活且人性化的文字

延續《Monocle》的編輯經驗,《1611》則以 Modular design模組化設計思維)策劃深入淺出的金融與人文題材。而《1611》所秉持的核心精神之一正是:「沒有人文精神的金融,不過是戶頭結剩中的數字。」因此大可放心,這勢必不會是一本只跟你談數字的金融雜誌。Kurt 認為:「人的目標是追求個人化的理想生活,美好金融是充滿力量的工具,企業家精神是處理俗世中人與事的技巧,而最後若果沒有人文精神的靈魂,有錢也沒甚意義。」

對於完全是財金門外漢的你我,在這 NFT 大熱、股票大漲、加密貨幣崛起的亂世之下,不焦慮不慌亂,冷靜下來透過《1611》給自己一個重新認識金融的機會。

《1611》前五期創刊號封面概念。photo via 1611


 

02. 《1611》讓財商知識更廣泛的幕後推手:Kurt Lin
.

相信台灣讀者對來自香港的 Kurt 仍不甚熟悉,他是土生土長香港人,赴澳洲、英國和美國史丹佛大學進修後,曾進入資產管理工作數年,後加入《Monocole》香港分社,負責執掌亞太區的編輯內容與廣告業務。近幾年以客座主編、媒體和跨國企業顧問、演講者的身份活躍於亞太地區。

2020 年初,他因為疫情而住在日本,那時開始遠端與一群創業家、企業家、專業投資者等策劃一本能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力量,將經商知識變成顯學,提高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刊物,經過一年多的策劃,《1611》於今年一月正式問世。

《1611》總編輯 Kurt Lin。photo by Heaven Raven


 

03. Heaven Raven  x Kurt Lin 對談
.

註:以下內容經編輯擷取與潤飾

Heaven Raven(以下簡稱 HR):
請您先簡單說明為什麼從
媒體圈(Monocle)轉戰金融圈,
然後從香港來到台灣呢?
.

「其實香港人幾乎從小就耳濡目染接觸金融,什麼炒股、資產配置、投資…..在香港社會金融常識是非常普及的,甚至我從高中就開始讀經濟學,卯起來看各式商業的課外書籍。後來進入金融產業,我主要一項業務是規劃金融專業課程,例如教大家看 K 線、看美股、學投資,反應非常熱烈,當時我才了解金融知識的力量有多大。」

「但長久下來,我的生活幾乎被金融產業榨乾,於是轉職到香港《Monocle》,當時我從設計、生活、旅遊、政治、經濟……幾乎什麼題材都要涉獵。也因此走訪台灣、日本、韓國、泰國等亞洲各地,發現台灣的創意產業非常蓬勃,然而在國際媒體的露出卻相當稀少,國際媒體對台灣的好奇心也不高。」

「台灣有足夠的軟實力,但缺少了如韓國那樣『大量投入的資本』,幫助這股文化軟實力輸出至世界,發展為全球化的產業。這不代表台灣沒錢,台灣非常富裕,只是不願意投入創意產業,以至於台灣年輕世代只能在意那所謂『小確幸』。但這對我來說也是個轉機,讓我想在台灣金融和內容產業深耕。」

HR:成立《1611》雜誌背後的故事
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

「其實我一直都想做金融相關的新刊物,但你也知道,獨立傳媒非常難賺錢(笑)。剛好在台灣遇到很好的團隊,希望共同將 FQ(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理財能力/財務智商)更廣泛地傳播出去。我相信如果台灣大眾對金融知識的水平普遍提高,台灣既有的創意、軟實力將更容易被凝聚起來,邁向更大的全球市場。」

1611第一期將透過 Gucci 家族的故事帶領讀者認識家族企業鬥爭、傳承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等金融概念。photo via 1611

 

HR:在這個紙本式微的時代,
為何仍選擇以紙本的方式呈現?
.

「第一,我本身一直都是紙本刊物的擁護者,閱讀體驗最好的媒介,我至今仍認為是『紙本』;再來,我認為金融知識是非常需要集中力與專注度才能消化、吸收的內容,非常挑戰邏輯思考能力,如果在網路閱讀長篇金融文章,我想多數讀者很容易分心。」

HR:您希望讀者透過《1611》獲得什麼?
.

「希望讀者能重新思考『錢』的觀念。」

像在華人傳統社會,人們好像很忌諱談錢,容易讓人覺得很勢利、很市儈。但在香港我們談錢很自然,身處在商業競爭如此激烈、生活成本這麼高昂的城市,『錢』就是你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現實。談錢,也要談夢想和目標,不然只是一堆沒意義的數宇。」

「同時,希望《1611》能讓你去思考『何謂自己的理想生活』。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金融』作為一項工具,幫助你累積財富,更有效地管理資產,進而實現人們理想生活的樣貌。」

 

HR:最近 FED 升息,
美股與台股遭打擊,
當美國開始要為 QE 負責時,
您覺得台灣投資人該如何做好應對?
.

「近幾年很多投資小白進場,但這兩年應該會是股票市場牛市的最後階段。當市面所有 asset prices(資產價格)瘋狂上漲時,物價、房價、二手精品的價格什麼都在上漲,現在每個人幾乎閉著眼睛都能賺,這時中央銀行會升息,以減緩、冷卻當下的金融局勢。所以短期之內,接下來三至五年內,投資人勢必做好股市減緩或衰退的心理準備,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多學習金融知識,增值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HR:那您個人的投資規劃是怎麼樣呢?
.

「主要還是放在美股和港股。」

「美股我會選一些體質本身就很好,能長期投資、股價相對比較穩定的科技公司,我會選至少能『放 5 年我都不會睡不著的』。因為以前玩槓桿玩得很兇,無時無刻會想盯著浮動的股價,長期下來導致我睡眠品質變得很差,現在就選擇長遠來看比較穩定的公司,也會隨時留意一些美國的新創公司。至於港股我就投資殖利率很高的,放著當作存錢。」

HR:對於股市小白,你會如何建議他?
.

「投資第一步必須認清自己的性格、知識和習慣。」

「如果能承擔風險和波動,當然可以投資一些波動性較大的標的,但前題是,這一筆錢你真的可以動用嗎?你全部賠了都不會影響生活嗎?波動 20% 你還睡得著嗎?如果你只求穩定創造被動收入,除了一些 ETF 和價格穩定但高殖利率的股票以外,也可找固定收益不錯,跟得上通澎速度,和交易成本低的標的。」

「但如何投資很難一概而論,如健身和食療一樣,最有效的都應該很客製化的,而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不斷學習、吸引各種金融和商業知識。」

 

HR:你認為傳統金融體系是如何看待虛擬貨幣?
.

「我覺得多數傳統投資人還不太能理解虛擬貨幣的概念。」

「對於現在掌握龐大資源的資深投資人,他們可能才經歷網際網路時代十幾年而已,他們對於虛擬 Ecosystem 的理解一定沒有新世代來得清楚。但他們並不是排斥,通常企業做得成功的人,對於新觀念多抱持開放態度。我認為他們還在理解的虛擬貨幣世界的階段,還不知該如何應用於現有的生活中。」

「台灣金管會2020年1月20日推行 STO 管理辦法(Securities Token Offering, 證券型代幣發行),但兩年來沒有一個 application(申請案),這顯示市場需要更多的合作、理解和創新。總而言之,我認為 Blockchain 和 Crypto 絕對是未來金融界的重要發展,將會開啟產業更多可能性,因此現在對於如何提升政策制定者、各企業領導者對虛擬貨幣的認知,才是一大關鍵。」

HR:今年可說是台灣 NFT 元年,
對於非同值性代幣的快速發展,
你認為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

「將會帶領人們更加自由,我認為每項科技的演化都是為了讓人們活出自己最自由的模樣,人們得以有更自由的創作,獲得更多元的金流,吸收更廣泛的資訊。」

HR:最後,請給想進入金融圈
工作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

「記住:金融業不是讓你一夕暴富的地方。」

「金融是個知識變現的產業,將你的金融知識轉化為一項實際的投資決策。因此在踏進金融界之前,你必須大量閱讀,擁有一定的好奇心,因為這是需要不停學習、隨時在變動的產業。了解商業和資產流通對整體社會的影響,也將改變你對未來的觀看、分析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