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時尚編輯的真心話(2022):有關時尚這 2.5 兆美元產業的真相

在英國時尚媒體界工作多年的 Highsnobiety 編輯總監 Christopher Morency,過去常發表一些耐人深思的產業評論,立場鮮明的他,在離職後,開設了自己的電子報 State of the Art,大力點評時尚產業現況與未來的正面盼望,可謂最實在的時尚編輯真心話。

本文譯自首篇文章,標題為〈未經修飾的事實 —— 關於 2.5 兆美元的時尚產業〉文內談時尚產業內虛偽的人際往來、面對社會議題的鴕鳥心態、過度關注表面工夫等等,句句血淚,可絕對令所有時尚產業工作者感同身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Christopher J. Morency(@aardrijkskunde)分享的貼文


 

「在全球市值 2.5 兆美元的時尚產業中工作,我見證了人們的成功、失敗和崛起。我見過歡笑、淚水、背叛、偷竊、嫉妒和裙帶關係。在倫敦工作的短短六年裡,我看到數以百計的編輯、品牌、公關、經理人、實習生、設計師、攝影師、造型師和模特離開,可在機會出現時卻又冒了出來。」

「因為在時尚界,大家都因害怕變得無關緊要以至於不敢離開,尤其是身居高位讓人無法自拔。在時尚界,工作與休閒是如此密不可分,以至於你的社交圈總是如履薄冰,這種關係既不正常,也害人害己。在時尚界,曾經無視、挖苦我的那些人,跟我在 BoF 和 Highsnobiety 榮升時來拍我馬屁的,是通一批人。」

「在時尚界,詐巧虛偽已是家常便飯。大家都是好朋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詞主張。在時尚界,我們人人都吃得健康,但酒精和毒品卻也是不離手,因為在每個地方,總會有個比自己還重要的人,需要我們充滿自信地迎接討好,直到下週那個人的主管出席某個活動。」

繁華攏是夢?前英國版Vogue時尚總監爆:「雜誌只是在嘗試說服人們買不需要的東西。」


 

「在時尚界,我們熱愛永續、責任感和環保 —— 但假如那個牌子有下廣告的話我們也會對其污染浪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時尚界,我們會在社群上分享了令人震驚的環境影響指標,可不到一週之前,卻也分享了與快時尚巨頭的商業合作 —— 幫拍照片,打理造型,可說是助漲了其業務。」

「在時尚界,我們大談包容性,卻原諒種族主義的設計師、試鏡總監、媒體集團和 KOL。因為,因為我們需要這些人的粉絲和影響力,便忽視了他們的道德倫理。」


 

「在時尚界,只要你能住在父母負擔得起房租的一線大城,我們便能給予平等的就業機會。」

「在時尚界,談論身體包容性的品牌,卻只提供樣品尺寸;在時尚界,我們什麼都賣,但就是大尺碼的男裝或符合身障人士需求的服裝沒有。」

「在時尚界,我們特別喜歡談論保護協議,卻不願讓性侵的倖存者發聲,也拒絕處置加害者。曾有次,我和一家歐洲奢侈品牌的創意總監共進早餐,他告訴我,他們對一位被控告性侵的饒舌歌手朋友的立場很糾結,因為他們認識他的家人。同年晚些時候,一家大型出版社的全球知名時尚編輯也對被指控性侵的攝影師朋友百感交集,因為,他是一位朋友。在時尚界,譴責性侵犯的大前提是這人與我們的生活無關才行。反正這條路不能合作,還有其他地方可以。」

英國超模 Karen Elson 談產業辛酸:「我只不過是在性騷擾、言語羞辱和霸凌中倖存下來的人。」


 

「在時尚界,我們被強烈的不安全感所擾。在學校裡,大多數的我們都沒那麼酷。我們只是書呆子、穿著奇異的怪胎,被排擠霸凌的人。所以十幾年來,我們自己創建了有著等級制度的夢幻大聯盟。你可以出現在會議裡,但我講話時請不要打斷我。」

「在時尚界,我們已忘了血汗的拉納廣場,忘了我們所造成的失序,忘了我們所排擠的人。在時尚界,我們把包容視為一種自我審查的方法。」

你以為時尚產業都爽爽賺嗎?其實背後辛勞你知道多少


 

「在時尚界,如果你把我們安排在秀的第二排,我們便不克出席;如果你批評我們的品牌,我們便不提供廣告資源;如果我們的創意總監自尊受傷,我們就會完全封殺你。」

「在時尚界,我們把時裝週變成一場選美活動。『誰紅、誰過氣』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奇觀,好讓品牌、公關和代理商能在一個拒絕改變的世界中運作。但他們忽略了一件事,就是新一代的設計師、評論家、買家、公關、攝影師、造型師、模特兒..等已創造了符合自己生態的系統自力更生著。」

說真話就被品牌封殺?資深秀評:意見,都是用錢和禮物包裝來的


 

「在時尚界,我們所造成的麻煩已堆積如山,多到我們對新進人員解釋這些問題,是一種獨有文化,也是一種賣點。在時尚界,僅有少數人是贏的。在時尚界,我們穿著 Prada 的外套,手拿著香檳,帶著恐懼,笑著以為自己掌控一切。時尚界都不喝 Prosecco 氣泡酒難道你不知道嘛?因為在時尚界,大概除了自己以外,每個人都知道那些陳詞濫調真的都是真的。」

「我們把廉價的讚美當成認可,把網上的追蹤人數當成影響力,把炒作當成才華。」

「在時尚界,我們幾乎已忘了當初加入這行的原因,當內心空洞越大越深,我們渴望的歸屬感也變成了失望沮喪。我們已忘了第一次遇到知己時的澎湃,曾幾何時,多麼希望彼此都能成功,絞盡腦汁創作直到作品被認可。」

「在時尚界,我們都受益於巨大的特權,去最奢華的地方旅行,與最有權勢的人見面,體驗著若不親身經歷便難以言喻的魔幻時刻,但在時尚界,我其實找不到家,因為我們永遠都是局外人。」

「在時尚界,我們往往可以做得更好、變得更好,因為我們可以選擇與誰共事,選擇讚頌誰的創舉,選擇誰能出現在這空間。我們必須決定我們的工作能對誰產生多大的影響,讓他們明白一切。一切只取決於我們選擇改變或者就地滅亡。」

「所以明天再來吧,這些『在時尚』只會無限循環。」

來自真正的時尚編輯的真心話(2016)Pa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