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ft Punk 解散了,但你還是只有聽過傻瓜龐克
音樂可以說是時尚最好的靈感,尤其 90 年代的法國電音運動不僅跨越了各類型音樂的界線,並且也創造出一種美學文化、激進的視覺表現,展現離經叛道的性格且反映著當時的夜生活氛圍;但在進入時尚領域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法國電子舞曲?
01. 何謂 Electro Music
(影:原始的 Electro 長這樣,全名叫「Electro Funk」:經典電子鼓機加上取樣組成。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將試著描繪出法國的 Electro 場景如何承襲、重複、翻新這一詞彙所代表的意義。)
Electro 作為音樂類型,源於 1980 年代風行的「Electro Funk」,通常會以 Roland TR-808 電子鼓機的高辨識度聲響作為判別基準,可追溯至 Kraftwerk、YMO 等歐洲、日本電子音樂先鋒。而盛行於法國的「French Electro」,雖然受其影響但不限於原本的 Electro Funk。更仔細一點地說,晚近在電子音樂圈中人們提到「Electro」往往都是指向「Electro House」,特別是從法國開始的 French Electro House。French Electro House 被認為是法國電子音樂在全球掀起的第二波潮流,高峰大約在千禧年前後,主要藝人有 Justice、DJ Mehdi、Mr Oizo……等人。不過,因同時代的全球 EDM 音樂祭和舞廳文化興起,Electro 這個詞彙,經常被用以指稱所有流行電子舞曲,甚至一度與 EDM 混用難以分割。
(影:2007 由 Daft Punk 經紀人 Busy P 創辦的 Ed Banger 唱片公司旗下二人組 Justice 發行首張專輯《†》(又名「The Cross」),開場〈The Genesis〉的管樂壓迫感到曲末銜接的四四拍衝擊,開啟全球 Electro 盛世。)
02. 聲音
.
剛才提到,Electro House 被認為是法國電子音樂的第二波潮流,而第一波其實是 Air、La Funk Mob 和 St Germain 等偏向馳放電子(Downtempo / Chillout)的藝人以及法國饒舌先鋒 MC Solaar 的 Hip-Hop 音樂。這些組合的幕後團隊,實際上也包含了許多在後來被視為奠定法國電子舞曲發展的重要人物,例如 La Funk Mob、Cassius 的 Phillipe Zdar,早期亦為 MC Solaar 的重要製作人;還有 Air 的大學同學 Etienne de Crécy,也在 90 年代初期於巴黎的 +XXX 錄音室工作。兩人在製作 MC Solaar 專輯的同時也偷偷使用錄音室的器材,組成地下舞曲傳奇 Motorbass 樂團,發表了專輯《Pansoul》。
(影:《Pansoul》是 90 年代初最早的法國電子舞曲專輯之一。風格與後來所謂的 French House 不盡相同――就現在的眼光而言,它或許更接近一張 Deep House 或 Detroit Techno 專輯。)
Phillipe Zdar 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到,90 年代初期的他們都是 Hip-Hop 粉,也因 MC Solaar 的關係,1993 年前後曾參與紐約饒舌歌手 Guru 單曲〈Le Bien, Le Mal〉、〈Trust Me〉錄音與後製,在過程中學到如何利用 Roland TR-808 的大鼓聲為歌曲創造渾厚的低音。而他們在製作 Motorbass 專輯的時候,則是以底特律和芝加哥的音樂為尊,Zdar 說當時他們「著迷於」底特律的音樂(也就是 Techno)。透過他,我們得以一窺法國電子舞曲的開端。此外,在 Electro 第二次復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Ed Banger 廠牌主理人 Busy P 也在訪談中說過,當他的事業剛起步時,大約在 1995 年前後,他流連唱片行、著迷於紐約的 House DJ,特別是 Masters at Work。DJ Gregory、Dimitri from Paris、Phillipe Zdar、Daft Punk 都是他邀請的派對演出者。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早期 Hip-Hop 場景和電子音樂的糾纏,1980 年代的 BBoy 經典〈Planet Rock〉或者 Egyptian Lover的〈Egypt, Egypt〉其實都是取樣前衛電子音樂的 Electro Funk。而到了法國 1990 這一代欣賞美國 Hip-Hop 的製作人,又反過來從當時的 Hip-Hop 音樂中習得如何將電子鼓組疊在取樣的旋律上,以增強衝擊感。不過,法國電子舞曲的人聲與速度感表現,更接近當時的底特律 Techno 和芝加哥 House,因而創造出完全不同的體驗。
(影:Daft Punk 以這首歌曲向影響他們的前輩致敬,研究這些藝人也是入門法式電子舞曲的極佳管道。雖然整首歌曲包含了靈魂、搖滾、Hip-Hop 和電子音樂的樂手、製作人,但絕大多數如 Busy P 所說,是紐約、底特律和芝加哥的 Techno 與 House DJ。)
French House 除了被暱稱作「French Touch」外,也被稱為「Filter House」,這個名稱來自他們總會把取樣後的音樂用「Filter」效果「過濾」。概括地說,就是透過效果器將高或低頻(我們暫且理解為高或低音)的聲音減弱或增強,以突顯取樣中的特定聲部,例如說管樂組所在的中高頻或者貝斯吉他的中低頻。而 Daft Punk 正是這手法的經典範例:他們往往擷取老靈魂樂或放克音樂唱片,「過濾」後加上新的鼓組,加入以 Vocoder 效果器調整過的人聲,完成一首電子舞曲。
(影:《Around The World》是他們早期代表作,由 Michel Gondry 執導的 MV 也成為經典。時間是 1997,沒有人的音樂能像他們一樣。)
03. Electro Humanism,已經不只是音樂
.
看過《巴黎電幻世代》(2014,原片名:Eden)的朋友大概會對 Busy P 在訪談中聊到的 90 年代初期場景更有感觸。他說自己曾搭一早 7 點的巴士到郊區的倉庫參加約莫 3000 人的瑞舞派對(Rave),讓爛泥把全身搞得髒兮兮;也曾在市區的傳奇夜店 Rex Club 參加 Laurent Garnier 的「Wake Up」派對,欣賞底特律 Techno 經典人物 Derrick May、Juan Atkinis 等人演出。
(影:Laurent Garnier 的早期混音,帶有 Acid House 和 Techno 風味。)
郊區瑞舞派對;都會區夜店。前者很容易讓人憶起帶有反文化(counterculture)色彩, 80 年代在倫敦近郊的場景,特別是 Paul Oakenfold、Danny Rampling……等五位 DJ、Promoter 所舉辦的「Summer of Love」活動,呼應著英國的 Acid House 熱潮。而後者則是經典的都會地下文化,尚未受大眾接受的聚會場所,例如孕育出紐約迪斯可舞廳。Laurent Garnier、David Guetta,都是從地下舞廳開始建立自己事業的法國元祖級 DJ 代表人物。巴黎的狀態,就像是倫敦與紐約狀態的綜合,郊區有神秘的戶外或倉庫派對,市區則有地下舞廳。
04. 香奈兒的 Electro 歌單
.
就文章開頭所說,音樂是時尚最好的靈感。CHANEL 今年就是受到 90 年代法國電子音樂啟發,推出 Electro 限定腕錶系列,將電音文化中的霓虹色彩與數位符碼圖騰加入腕錶設計中,在手腕上開啟一場最時髦的派對。同時,CHANEL 亦與 Ed Banger Records 合作了一份「Midday / Midnight」播放清單,由 Busy P 親自領航,帶著聽眾穿梭經典的 Electro文化。
點進專輯,Boston Bun 的倒數計時聲立刻把我們帶回 1992 年的芝加哥,三首以「Time」為主題的選曲除了與 Boston Bun 合作的巴黎歌手 Piu Piu;Busy P 自己率領倫敦音樂人 Haich Ber Na 與加拿大的 Shay Lia 的〈Track of Time〉的合成琴聲帶著迪斯可與 Funk 的律動感;SebAstian 和靈魂歌手 Sunni Colón 的〈Time to Talk〉作為中介,預示了歌單中的所謂 Midday 與 Midnight 的「對話」。
Justice 成員 Gaspard 的〈Belladone〉為夜晚揭開序幕,招牌的取樣迴圈、重擊搭配女高音繞樑的歌聲,即刻將聽眾帶入不同氛圍中;Mr Flash 與澳洲歌手 Surahn 的〈Midnight Blue〉是一首由吉他與貝斯推動迪斯可律動感的曲目,流暢地貫穿夜晚;Myd 的〈We Are The Light〉帶有一種對未來的展望和宣示,「我們就是那道光線,我們就是未來」,帶著舞曲文化匯聚眾志的理想。就像從前 P-Funk 唱著〈Flashlight〉,Shock G 說他領悟到這個字代表的不是一個名詞,更是要照亮大家的動詞!
從紐約、芝加哥、底特律、倫敦至巴黎,舞曲文化的核心殊途而同歸:五光十色的斑斕色彩,不只是雨水或結晶體透過光的折射,就如當初反文化嬉皮士企圖透過禪定冥想、藥物實驗追尋人們心靈中共同或共享的本源之光以解放個人;當然,這也代表著源自同樣一束光線所折射出的多元族群、色彩,再度匯聚於一處。《巴黎電幻世代》為電子舞曲下了這樣一個註腳:為電子機器填入溫暖靈魂混合而成的藝術品。
Text by 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