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刪社群,Bottega Veneta 這操作原來是為了出線上雜誌?
今年一月發生了一件神秘的事,在無任何預警和解釋情況下,Bottega Veneta 從臉書、IG、推特(之後也在微博)上消失了,超過 250 萬的粉絲一夕之間只能看到「很抱歉,此頁面無法使用。」在許多品牌越來越依賴社群的情況,退出顯得不可思議,幾個月後,Bottega Veneta 做了一本線上刊物,這返璞歸真之舉是訝異,卻也不訝異。
世上竟然有品牌覺得 Instagram 不好用?
.
是有的,根據《富比世》的調查,有使用 IG 的公司僅 30% 覺得它「非常有效」,其他社群平台的效果則更低(覺得「有效」的:臉書僅佔 15%,其他平台甚至都低於 10%),其評論有像是「不覺得營銷工具產生符合我們產品和服務的任何線索。」以及「到目前為止,沒什麼成效,社群媒體沒什麼實際作為。」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當然,這樣說法是相對的,廣告營銷的高層顯然對於社群媒體的策略有著天差地別的意見,以行銷層面來說,近 63% 的使用者認為 IG 對他們的客戶「非常有效」。很顯然,這一切取決於對社群的看法和衡量方式,對於行銷代理商來說(就像《艾蜜莉在巴黎》的艾蜜莉),流量、點讚和分享是絕對的;然而,對奢侈品公司來說,銷售才是一切。
而為何 Daniel Lee 會選擇退出社群媒體?除了過於大眾之外,他也在近期告訴了英國《衛報》,因為社群媒體充斥著遊戲場霸凌的氛圍,他不太喜歡那種負面環境。
關於社群,這些設計師是這麼想的:
.
2015 年,前 Lanvin 創意總監 Alber Elbaz 曾說:「當你看到太多設計師時,這不太算一件好事,這意味著你必須用更多的曝光來讓創意前進。」
該說 Daniel Lee 不想要曝光嗎?他其實想,但不想要這一切流於表面。在 2020 年他告訴《System》雜誌說:「我常說要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像是設計、處在一群人的房間,感受一下與他人交流的靈感激盪,這是一種情感上的過程,如同連鎖反應一樣,我很懷念過去這樣的日子。」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他甚至在接受 Culture Magzine 訪問時給了社群這樣的評價:「我認為看太多社群媒體蠻危險的,且對於創作過程不是太有利。每個人在看相同的東西是不太健康的,難以培養出個性。」他也表示過,他的工作涉及太多概念和想法,可社群把這一切都過度簡化了。
可他也是有說過社群好話的,像是「我在 Bottega 感受到的愛不是從秀上嘉賓,更多的是從社群上還有店內的消費者,我覺得這些才是真實的人、真正我們該去取悅的觀眾,我們必須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接觸他們。」
所以,Bottega Veneta 推出了數位刊物
.
「我常在思考時尚的角色,其理當是要有著夢幻的想法和為人們帶來喜悅,創造力有著很重要的位置,無論是書籍或是電影都可以感受到,如今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依靠它們來獲得方向。」— Daniel Lee
這首期名為《issue 01》的季度線上刊物,其請來了許多創意人士,包括:時裝偶像 Barbara Hulanicki、日本氣球藝術家松本壯由(Masayoshi Matsumoto)、BV 御用攝影師 Tyrone Lebon、英國跑酷團體 Storror、駐柏林溜冰達人 Oumi Janta、歌手 Missy Elliott …等進行不同合作,當中沒有文字,純粹帶著影像、獨白、聲效與圖像,雖主打 2021 春夏系列,但也穿插過去的作品。
論起這動機,你必須回到 Daniel Lee 曾告訴《System》雜誌的:「我所喜歡 Bottega Veneta 的地方是品牌是和『人』有所關聯,我們所做的其實是非常為特定人士所做的(並非所有人),是在和『你』所交流,是『你』和包包、外套或其他服飾的體驗感受。」簡而言之,這和手機塗鴉牆上的滑動不同,若你願意,品牌希望你能夠細細品嚐,沈浸在 BV 的世界裡。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我們打算用每一期雜誌重新定義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官方表示,「同時也希望能以一種民主的方式去擴展對話,讓沒買過 BV 的人也能感到平易近人。」
英國歌手 Caleb Femi 的「獨白心聲」:「我喜歡衣服找尋到你這種想法,它們回應你靈魂的狀態並外顯出來,尤其當你年輕,還在尋找自己是誰時,我完全不覺得這樣想法會很老套。」不得不承認,這是真實受到服裝觸動過的心境。
「我認為正確的服飾可以拯救一個人,可以帶來無限不同的你,你可以重生無數次。」— Caleb Femi
用一句 Daniel Lee 來做結尾:
「當我剛接手 Bottega 時,起初的想法就是讓產品合理地進入這個世界。我深深的相信,如果你投入夠多的愛和關懷在產品上,那麼別人也會欣賞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