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孟加拉成衣大樓倒塌 7 年後,今日血汗工廠有任何改善?

血汗勞工議題與時尚產業息息相關,今日除了原本的高端時尚品牌,快時尚與電商的普及使得整體情況愈趨嚴重,因此,對環境意識高漲的消費者來說,了解自己穿的衣服從何而來,是權利,也是義務。

https://www.instagram.com/p/B6yPvX8Bx61/

 

#怎樣才算血汗勞工?
.

根據劍橋詞典的定義,顧名思義,即工時過長、薪資過低以及處於惡劣工作環境的勞工。

2013 年,孟加拉拉納廣場大樓倒塌,造成至少 1134 名成衣工人喪生及 2500 人受傷,受害者多為婦女勞工,該棟大樓裡有 6 間為西方市場製造成衣的工廠,上萬人擠在同一棟樓工作,極度惡劣的工作環境,充斥著製作成衣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勞工罹癌比例提高,即便如此,在當地經濟條件不佳、缺乏勞工法條保障的情況下,這些員工別無選擇,只能苟活。

意外發生後,大眾意識到血汗勞工議題的重要性,並開始檢視品牌衣服背後製程、勞力以及原物料是否符合道德(ethical)標準,同時呼籲品牌透明公開自己的供應鏈。

 

#全球時尚革命
.

2015 年,同為時尚工作者的 Carry Somers Orsola de Castro,在災難發生後,認為有迫切的需要改變自己身處的世界,時尚非營利組織 Fashion Revolution 因而成立,並將災難發生當日 4 24 日定為「時尚革命日」,旨在針對時尚產業做出系統性的改變,提高整體生產鏈的透明度,消費者有權利與義務了解穿上身的衣物原物料從何而來、是誰製造的,而那些工廠的勞工又是否有得到合理的對待?

「我們會想要知道自己吃下去的食物來源,對時尚來說是同理可證,消費者應該了解他們的衣服是從哪來的。」Carry Somers 說道。

https://www.instagram.com/p/B7YkGybBMsG/

「我們該開始檢視衣物製作背後的真正代價,因為今日那還是被隱瞞著的。」Somers 繼續說道,「最終,未來世代的人們將會承擔尚未見到的社會與環境影響。」


影片中指出,目前世界上大約有四千萬的成衣工作者,
百分之 85 為女性,而根據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的研究數據顯示,嚴重的勞資不對等也是血汗勞工問題日益加劇的主要因素。

舉例來說,前五大時尚公司的 CEO 只需 4 天便能夠賺得一名孟加拉成衣工廠員工的終生薪資;而美國一般公司的 CEO 僅需一天便能夠賺得員工一年份的薪資。

Orsola de Castro 向《Newsweek 說:「所謂的大公司其實有足夠的財力去改變這一切,他們也開始投資在相關決策中,像是原物料透明化這點。然而,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向外界公開所有資訊。」

「我希望自己穿著的衣服不僅品質到位,也希望這筆消費能夠幫助製作衣服的人得到應有的報酬。」

 

#Who Made My Clothes?
.

「在時尚產業裡,環境保護與人權不該是例外,而是基本準則。」
—— Fashion Revolution 共同創辦人 Carry Somers

2018 年,Fashion Revolution 推動社群運動,邀請對道德服飾與血汗勞工議題有想法的大眾一同響應,以 hashtag #WhoMadeMyClothes 為引子,促使品牌公布原物料上下游廠商的名單,讓大眾一同審視。

Somers 說:「Fashion Revolution 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我們給了人們一個簡單的工具,讓他們會對相關議題感到好奇,發現表象背後的問題所在,進而開始去找尋可能的解決方案。」

https://www.instagram.com/p/BwiHZcphPfy/?utm_source=ig_embed


「親愛的(某品牌):

我是你的忠實顧客,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你們家的風格。然而,
自從拉納廣場倒塌六年後,我覺得產業內並未見到足夠的正面改變,
這場悲劇造成了上千的孟加拉成衣工人的死傷。

在你品牌供應鏈工作的每個人都應被看見、聽見以及得到適當的薪資,
他們也應擁有安全的工作環境,對我來說這至關重要。

所以請告訴我
#WhoMadeMyClothes
以及讓我了解哪裡可以看到更多有關於品牌供應鏈的更多資訊。」

 

#所以,今日狀況有任何改善?
.

「若比較拉納廣場事件發生前跟後,真正有顯著改變的是工廠的安全條件。」孟加拉勞工組織  Bangladesh Centre for Worker SolidarityBCWS)創辦人 Kalpona Akter 向《衛報》如此說道。

自拉納工廠事件爆發後,多間工會以及超過 200 間品牌服飾公司簽訂《孟加拉國防火及建築安全協議》,其中包含 Primark 以及 H&M,對供應鏈中 1600 多家工廠進行審查,了解工廠中是否對員工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性,因而迫使工廠老闆對相關安全設備投入預算,如防火牆、灑水器以及電子器材,有的甚至將工廠直接打掉重蓋,只為了能繼續拓展當地事業。

Kalpona Akter 說:「 2000 年,當我創立 BCWS 時,很少工人知道他們有所謂的勞工權利,但今天整體勞工意識已明顯提升,」但當地社運人士與政治家 Hasan Maruf Rumi 則說:「現在勞工不太可能會死在工廠裡,但或許會慢慢地死於營養不良。」

此話怎講?根據 CPD 研究報告指出,從 2013 2018 年,成衣工人的整體生活開銷提升了 86%,而食物開銷則上升 57%,即便目前孟加拉成衣工人的最低薪資已提升到拉納工廠時期的兩倍,仍僅是當地工會所建議的一半。

為此,孟加拉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BGMEA)表示,若當地工人的最低薪資持續上升,很多工廠會因支出過大而關閉,因而呼籲品牌端有必要提高他們的採購成本,才能打平工廠的支出與收益,而始終沒得到相關回覆。

去年年底,《紐約時報》便曾以〈我的衣服是誰做的?〉為題,透過一系列成衣工人的專題訪問,試圖讓大眾更加清楚,自身穿著的每件衣物背後的故事,這一切均承載著一個龐大的血汗體系。

你衣服汰換的越快,在世界另一端的這些成衣工人的手也不能停下,因為他們每一個人身上可能都背負著一個家庭的溫飽。

Photo via New York Times

來自印度的 S 在當地最大的成衣工廠 Shahi Exports 工作,她為快時尚以及機能衣品牌縫製褲子與襪子, 報導中提及,她從早上 9 點便開始工作,需要達到每小時 90 到 120 件的速度,主管給的壓力很大,許多工人因此不敢休息或上廁所,因這樣相當「浪費時間」。

而處理速度跟不上的員工,會個別被帶至一邊任主管大吼並敲打桌子,使得許多工人即便有休息時間,也仍是試圖完成更多作品。S 說道:「我們連喝水的自由都沒有,」並補充,管理層不允許員工帶水瓶進工廠,工廠也未設有窗戶、空調與暖氣。

成衣工廠示意圖,並非事件發生的工廠, photo via Marie Claire AUS

過去水均是由工廠統一派發,而 2018 年春天,有員工反映喝了工廠供應的水感到噁心,因而向管理層寫了封信,內容僅提出例如定期清潔飲用水等基本要求,卻因此遭到管理層的非人道對待,而後員工們便將此事投訴到勞動部,在美國觀察組織、社群網路以及諸多合作品牌的施壓下,工廠的環境因而得到改善,然而,薪資的問題依然存在著。

對此,廠方的發言人證實了此事件的發生,後來也發表一份聲明,概括公司之後所採取的改進措施,並宣稱以任何方式喝斥員工均構成不正當行為,將會對肇事者付諸處分。並補充說道,整個工廠通風充足,整體設備「符合法律規範」。

作為單親家庭的 S,除貸款外,晚上時也會兼額外的工作養活自己與女兒,她說道,在她的城市裡,有成千上萬的人處於同樣的情況。「我的故事只是其中之一。」

https://www.instagram.com/p/B_HoDNUJEGh/


.
結語
.

近年,眾多品牌開始意識到今日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提升,因而祭出相關改變措施,好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買下產品,然而,這些改變似乎僅淪於表面,實際的改變力道仍相當薄弱。為什麼?提到環保議題,大家說歸說,看見快時尚品牌大打折還是照買不誤。供需不減,勞工的情況當然也不可能獲得多大改善,而最後還是得回到消費者以及品牌的選擇身上。

此外,根據賓州大學國際勞工人權中心的研究報告,自拉納廣場事件爆發後,西方國家品牌向代工廠購買男性棉褲的價格下滑了 13%,報告中有多數成衣代工廠的老闆指出,這些大品牌不僅希望他們投入資本更新安全措施,另一方面也繼續惡性壓低他們的成本。

作為消費者,在購買之前,我們都該做好功課,了解你選擇的品牌是否與血汗工廠有掛勾,或是品牌端有清楚公布品牌的原物料進出口產地,以及背後的勞工是否有受到合理的待遇。最後,希望大家能夠以質制量,不要輕易妥協。

https://www.instagram.com/p/B52tOsghH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