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挪用如何不觸雷?請見 Dior 2020 早春:做時尚,不能光想著漂亮衣服
「現在做時尚,光製作漂亮的衣服是完全不夠的。」
Dior 女裝創意總監 Maria Grazia Chiuri 曾對《Vogue》說道。而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亦是同理,設計師不能只追求美麗、噱頭或任何表面因素,而任意取材(或濫用)其他民族的文化,「你必須反映自己的行為和動機。」
Dior 2020 早春攜手摩洛哥傳統工坊與非裔藝術家,19 世紀曾被法國殖民的摩洛哥與法國時裝品牌 Dior 的合作,不禁令人為類殖民主義、階層對接的敏感議題捏把冷汗,但 Maria Grazia Chiuri 不僅將焦點讓給非洲文化與工藝,該系列作品也更勝以往。
博得秀評一致讚美,Alexander Fury 表示:「Dior 這次的合作具體、明確且非常優秀,甚至是令人出乎意料、大膽的、自信的。」
.
確實,隨 Dior 早春系列即將正式進入台灣門市,這次來到早春預覽的我們,看見、觸摸到 Dior 女裝,確實感受到煥然一新的風格。輪廓不再大量重複故人的經典(如 Adesuwa Aighewi 穿的褲裝、單寧連身褲等),用色更加大膽果敢,印花也因蠟染與非洲文化的渲染比過往更富歷史意義。
重點,Dior 官方傳達的重點從頭到尾放在合作的藝術家與工坊身上,而非將亮點攬在 Maria Grazia Chiuri 的設計。
透過品牌歷史淵源、設計師親自走訪工坊、深入研究非洲織品歷史,最後,將合作的人名、工坊名與品牌並列在標籤上,雖只是個小小舉動,但相信對這些合作者來說,這不僅是他們應得的尊重,更是他們被世界看見的機會。
.
文化挪用,必須得做到 Dior 這種程度,才叫作尊重與包容。以下我們列出五點大秀重點,一探 Maria Grazia Chiuri 對該場大秀的文化參考與歷史考量多講究。
.
1. 考究品牌歷史:摩洛哥與 Dior 密不可分的淵源
.
DIor 2020 早春大秀選址摩洛哥的馬拉喀什(Marrakech),摩洛哥位於處地中海、歐洲與非洲的十字路口,是歷史上藝術家、詩人、作家、探險家的逐夢淨土,當然也和 Dior 的歷史有特別淵源。
自 Christian Dior 時期,迪奧先生 1951 年便曾以摩洛哥文化為靈感,發表名為 Maroc 的銀白刺繡羅紗套裝;同年,品牌更攜手位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精品店 Joste 聯合推出服飾,由迪奧先生設計版型,卡薩布蘭卡當地工坊打造,出品每款服裝皆附有「Christian Dior – Joste – Exclusivité au Maroc」獨家款式的標記,雙方合作長達近 20 年(1970 年終止)。
接著來到 Yves Saint Laurent 時期,他更是癡情於摩洛哥,尤是馬拉喀什。他曾讚道:「在摩洛哥,我了解到我運用的色系都是來自 zellige(摩洛哥手工馬賽克瓷磚)、zouac(摩洛哥彩繪)、Djellaba(傳統民族服飾)與 Caftan(傳統女性長袍),存在於我作品中的那股大膽,我歸功於這個國家,歸功於其強大的和諧,歸功於其大膽碰撞,與狂熱的創造力。」馬拉喀什甚至有聖羅蘭的專屬博物館,也有其當年置產的別墅。
Dior 2020 早春系列,從 Yves Saint Laurent 1960 年為 Dior 推出以馬拉喀什「Marrakech」命名的外套;Marc Bohan 設計的叢林圖騰、非洲雄獅的印花絲巾;到迪奧先生經典 New Look Bar Jacket,通通經 Maria Grazia Chiuri 與非洲工坊、藝術家的合作,重新演繹為本季大秀的重點單品,為 DIor 與摩洛哥淵源續寫新篇章。
.
2. 女性主義,文化融合,共通點
.
「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下,可以引發女性在面對一個問題上,有無數種細微相異的變異。」
出自美國哲學家兼女性主義者 Naomi Zack 的《包容的女權主義:女性共通性第三波理論》一書,而「共通點」(Common Ground)成了本季最重要的關鍵字。
說實話,本季的文化參考非常廣博且多樣:從上述的 Naomi Zack 著作,到摩洛哥詩人兼散文家 Tahar Ben Jelloun 的《解釋給我女兒聽的種族主義》(Racism Explained to My Daughter),可在標語 T 恤上見到書中 quote:「文化教導我們共生,教育我們在這世上並不孤單,別人有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就如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一樣。」以及 Anne Grosfilley 的著作《非洲蠟染織物》。
因此以流傳亞洲與非洲等地的蠟染工藝為主軸,加上在非洲流傳數百年歷史的 Murano 玻璃珠、南非種族主義革命家曼德拉的(Nelson Mandela)的致敬、還有 Dior 本身的歷史…..。
乍聽之下本季文化元素相當繁複且考究?但大家都知道,Maria Grazia Chiuri 一直以來的大秀訴求,都傳達的非常清楚:
再繁複、再多元、來自再怎麼不同地域的文化,也終有相容的共通點;而女性間的交流亦是同理,儘管個體截然不同、千姿百態,仍終有可貴的共通點。
.
3. 推崇非洲藝術家、當地傳統工坊
.
「工藝是我們品牌遺產的一部分,作為一個高級時裝屋,我們必須透過不同方式闡述工藝的重要性,以一種現代化的方式。」
Maria Grazia Chiuri 這麼表示她的決心,因次為全然地理解非洲織品文化,她邀請法國的非洲之品專家 Anne Grosfilley 帶領 Dior 探究一系列與非洲有深刻連結的合作對象:
Uniwax,位於象牙海岸的設計工作室和工廠,長年致力生產 100% 非洲原產地打造的蠟染織物
Sumano,Sumano 協會旨在推廣傳統摩洛哥部落女性代代相傳的古老手工藝,特別是陶器與紡織藝術。大秀開場純手繪編織的白色歌劇大衣便是出自該工坊婦女之手。
Pathé’O,非洲時裝設計師,以專門為曼德拉打造鮮豔的襯衫而聞名,本季為 Dior 打造飾有曼德拉肖像的襯衫而引起注目。
Mickalene Thomas,非裔美國人視覺藝術家,本季改造 Bar Jacket。
Grace Wales Bonner,致力於種族議題的牙買加/英國時裝設計師,2016 LVMH Prize首獎得主。本次向自身牙買家的血統致敬,Grace Wales Bonner運用加勒比鉤針與刺繡技法,以真絲與手工編織酒椰葉纖維為 Dior 重新打造的 Bar Jacket 成為討論度極高的單品。(本季亮點單品)
奈及利亞帽飾設計師 Daniella Osemadewa 和非洲裔設計師 Martine Henry 與英國女帽商 Stephen Jones 聯手設計本季頭巾與帽飾。
當然,還有 Maria Grazia Chiuri 鍾愛的單寧、真絲材質、緹花刺繡,以及其招牌的長版紗裙晚禮服。
Anne Grosfilley 強調:
「Dior 不是只拿非洲印花來做個非洲服飾系列而已,這系列代表 Dior 與非洲的對話,這兩種相異的文化如何融合,並創造出新事物。」
.
4. 創意總監親自走訪工廠,監製 100% 非洲原產蠟染布料
.
特別需要跟大家介紹蠟染,除了是本系列重點中的重點,普遍時尚媒體不會告訴你製作過程,以及蠟染傳統之複雜、耗時的原因,以及其背後的意義。
蠟染織品實則自亞洲發跡,接著傳入歐洲工業化、大量製造,再被非洲人納入採用,Dior 便以蠟染的背景故事作為文化融合的象徵。
(可點進 YouTube 觀賞,設定中文字幕)
Anne Grosfilley 解釋道:「蠟染是極富盛名的織品,」生產過程至少需 20 個步驟,非常耗費人力,即如高級訂製服的工藝一樣講究,此外,蠟染更是女性傳達情誼的象徵物,「只有女生知道蠟染之物設計的含義。」女子根據特定的見面對象或想傳達的心情,而決定穿著的蠟染圖騰、布料。
Maria Grazia Chiuri 對蠟染工坊的致敬,鮮明地將「Uniwax Special Edition Christian Dior—Guaranteed Real Wax Printed in Côte d’Ivoire」字樣轉印於裙擺或袖口,以示 Dior 對工藝的尊敬且堅持將工坊、產地的名字露出,讓非洲傳統能真正因 Dior 的知名度而被世界看到。
.
5. 所以,該下手的單品究竟有哪些?
.
最後,怎麼看 Dior 的大秀,我們先前就已告訴過大家,還不知主題無妨,看看有無標語 T,有的話先讀標語,大概就能知道本季的概念;第二,聚焦 Bar Jacket 的改造,這是 Maria 上任以來每季在做的事;第三,看馬鞍包、30 Montaigne、Lady Dior、Book Tote 新材質的變化。你想知道的,大致會落在這三大重點。
以下為本季重點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