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Nigo、木村拓哉願意登上這本中文雜誌?專訪《Within》主編 L.J.
先前訪問了潮流媒體 Steppy 的主編 Ray,挖掘他如何一手創辦十萬字的生活雜誌,今年 5 月,中國大陸重量級的潮流媒體 NOWRE 也正式參戰紙本雜誌市場,由主編 L.J. 操刀的《Within》雜誌創刊號,以「Tokyo Now & Then」為題,聚焦亞洲流行的發源地—東京。
沒翻過該雜誌沒關係,從邀請到的封面人物:一版是 Nigo,另一版則是木村拓哉,大家就知道水準落在哪裡吧?
本文,我們訪問到熟知兩岸潮流圈的資深編輯 L.J.,同時也是《Within》主編。除了和他談談在這個數位時代做紙本雜誌的美麗與哀愁,也聊到華文潮流媒體圈的問題與困境,他提到:「新聞報導都大同小異,不外乎是什麼品牌、什麼時候賣、哪裡能買,幾個關鍵詞或信息加上照片。」比起文章,他認為「其實更像導購、目錄冊」,但地理位置就不在時尚、潮流中心的中文媒體,該如何做出具國際視野的原創內容?
Heaven Raven(以下簡稱 HR):首先感謝您的時間,能先介紹一下你的工作與職位嗎?
.
L.J.:「十分感謝邀請,我是L.J.,現在負責媒體品牌 NOWRE 的紙本雜誌《Within》,主要是做內容,但關於這本書的所有工作與項目都會參與。」
https://www.instagram.com/p/BrtmhgQhEVa/
HR:記得你之前是在台灣媒體,能否介紹一下當時的工作情況?
.
「我最早是在台灣的網路潮流媒體工作,當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印刷雜誌,在那裡數位跟紙本都有參與,打下一些基礎,後來去了一家球鞋和偏向生活方式的媒體公司工作,再因為從前主管的介紹有機會來到北京,雜誌跟新媒體都做過,在台灣工作的時間,我覺得都還是學習階段,邊做邊學,其實現在也是。」
HR:在內地媒體與台灣地區的工作習慣上有什麼差異?
.
「單純說工作習慣的話我覺得差別沒有很大,還是看公司性質,只是部分文化上會有一點不同,像溝通方式之類的,我感覺是滿容易適應的。」
https://www.instagram.com/p/Bwd77F-nI4I/
HR:在媒體權力上,你覺得中國大陸跟在台灣有什麼差別?
.
「這個差別就很大了,首先體量和傳播力度的差距感受是很顯著的,特別在台灣以前做潮流是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網站上可能幾千人、一萬人看到你的一篇文章,就算很不錯了,當然那時還是社交媒體這麼主流之前,時代的不同也會有落差。」
「但在中國大陸這樣的數據就是以倍數疊加的,明顯感覺到的是自己的東西能被更多人看到,傳播力道更強,影響力也就相對更大。」
「經常會看到一些內容是你會想:『這東西怎麼會有人看?』結果還真的是什麼都有人看,而且不少。」
「但反過來說,缺乏媒體識讀能力的人群也不在少數。」
「另外,我不清楚現在台灣的情況是不是還維持傳統的媒體結構,但在中國大陸大多數媒體都以不同形式盈利、多角經營,媒體只是整個品牌企業中的其中一環甚至一小部分,也有以創業公司、投資的形式開始經營潮流媒體的,都用更多不同形式或管道去行使媒體力量。」
「最後,就是預算多很多,有更多空間去做內容或項目,這一點還是感受最明顯的(笑)。」
HR:內地媒體對於潮流新聞報導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
「新聞報導的話我覺得都大同小異,不外乎是什麼品牌、什麼時候賣、哪裡能買,幾個關鍵詞或信息加上照片,其實更像導購、目錄冊這樣的東西。」
「雖說是新聞,但因為原始產出的關係,大多還是跟隨或重新編輯海外網站的消息,真的說有觀點上的差別可能就在於新聞的選擇上,但這除了看媒體屬性和編輯個人喜好以外,就是看流量了,這方面我感覺各地差別應該不大。」
HR:Within 是一本怎樣的雜誌?聽說在紙質上特別下了功夫?
.
「Within 是所有內容原創採編的一本季刊雜誌,聚焦並貢獻給塑造現今全球時尚與潮流產業的人們,其實就是以全球性的人物和品牌為主,加上一些業內相關的故事和文化。並不是功能性很強、時效性很強的一本書,但可以看到一些在其他地方沒法看到的內容,至少我們希望做到的是這樣。」
HR:從開始企劃到上架,一共花了多久時間?
.
「如果是從跟老闆談想法開始,那就真的很久了…從真正策劃到開始販售,大概有大半年到小一年吧,確實有很多難點。」
HR:創刊封面是木村拓哉與 Nigo,為什麼會挑選這兩個人?
.
https://www.instagram.com/p/BxepS5_DX4_/
「因為首期的主題是『Tokyo Now & Then』,我們希望在第一期透過這些人物了解亞洲時尚和潮流文化重鎮東京,它如何影響全球流行,他們的工作與創作思維是什麼模樣,過去到現在的跌宕起伏等等。當初在考慮封面的時候很自然就想到最具代表性的這幾個人,經過很多人的幫忙跟溝通,最後執行的時候,也很幸運做到木村拓哉和 NIGO® 的內容。」
HR:所以這兩位你都親自接觸過?當時面對面聊起來感覺如何?
.
「是的,NIGO®是見過很多次了,木村是第一次訪問,兩人都很好說話,也都有點流露出對日本未來年輕人的擔憂,哈哈哈哈哈,可能上了年紀的人都是這樣吧!我覺得是聊得滿開心的,他們怎麼想就不知道了…」
https://www.instagram.com/p/ByXblFbFZ5i/
HR:這兩位都是日本潮流很重要的代表人物,過了這麼多年,你覺得他們跟當初印象有什麼差別?
.
「老實說這兩個人在最有影響力的時期,我都沒有太關注他們,都不是粉絲,當然基礎的了解還是有的,我覺得形象上的差別不大,但可能對一些事物的見解更深刻或更有觀點了,跟他們聊天可以了解跟學習到很多,很有意思。」
HR:有人說日牌式微,日本品牌在內地市場的實際接受度如何?
.
「經常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我是真的不太清楚(笑)。日本品牌也有很多類型跟屬性,就算大環境不好,還是有做得好的,也有相對較差的,可能在這裡因為進口、性價比,相對定位更清楚的奢侈品牌或快時尚、甚至中價位品牌都會比較吃虧一點,比較少有新的顧客會願意嘗試(也可能是牌子不夠紅、設計不夠直接),整體而言當然不能和從前相比,但也會還是會有像 Ambush 這種爆款貨王出現,我覺得還是看流行、看行銷吧。」
https://www.instagram.com/p/B0Mw6UfhJZG/
HR:你覺得在品牌認知上,內地跟台灣地區有什麼差別?
.
「這部分我感覺差別還是不大,現在中國大陸顧客也有很成熟、思考獨立的,也有只跟隨當下流行的,但不一定代表他們對品牌的認知了解是很膚淺片面的,普遍來講因為人實在太多了,真的很難去細化分類,只能說每個人看的點都不太一樣。」
HR:還有誰是你想採訪但還沒有訪過的?
.
「那有太多了,最想訪的應該是 John Mayer 吧,雖然跟他聊天可能會顯得自己知識太過淺薄(笑),其他一些不同領域的人我也很想有機會能聊天,像是 Youtuber Casey Neistat,或是日本藝人松子,不過都是個人覺得會有趣,跟工作沒太大關係…」
https://www.instagram.com/p/ByboaEsFzaf/
HR:從網路媒體又轉回紙本,心態上跟執行上有做什麼調整?
.
「我一直在這兩個平台上來回跑,也有時候同時做數位跟紙媒,所以在一般調整上算是還好,這次回到平面主要就是做一本新的雜誌,是完完全全的從零開始,有很多不確定性跟想法,各種各樣的策劃、前置和後續作業,當然也有很多需要修改跟磨合的部分。」
HR:Within 銷售反應如何?有什麼中長線的計劃嗎?
.
「其實銷售反應比我們預料中的要好上不少,或許第一刊可能也有些原因,但 NOWRE 讀者的忠誠度跟黏性確實讓我們很意外,這個實感還是很強烈的,希望下一刊可以保持之餘,再更進一步(笑)。」
HR:你覺得紙本媒體的趨勢會回來嗎?
.
「大型現象的回潮應該不太可能了吧,但肯定會以不同的方式存留下來,價值依然是存在的。」
「就像現在的人用黑膠唱機聽音樂的目的和使用性也與從前不一樣了。」
HR:為什麼會在這個時間點推出紙本雜誌?
.
「就像前面說過的,現在很多所謂觀點內容,是透過反覆整理網上的二三手材料,加上主觀意識,甚至議題去不斷包裝而成。」
「因此,雖然網絡信息流通很快速,但我們感覺到傳遞的訊息主體是有落差與隔閡的,特別在海外與國內之間,缺乏一個直觀的中文媒介去橋接兩者,我們想嘗試用真正原創的方式為讀者帶來完全原生的內容,而相對於高時效性與低原創保護性的網絡平台,雜誌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來做這件事。另外老闆從很早之前就想做雜誌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哈哈哈哈。」
HR:這本雜誌自己最喜歡哪個單元?為什麼?
.
「問我的話,真的很難挑…但如果說比較有意思的,我覺得是 Tiffany Godoy 的採訪,這是在確定主題後很早就決定的內容,她是一位資深的媒體人,來自美國,但在日本時裝界跟媒體界工作很多年,也寫過幾本相關書籍,她從外來者的角度跟我們拆解什麼是日本時尚,也分享了許多不同角度的觀點,很有趣。」
https://www.instagram.com/p/Ble5cHZgb_8/
HR:在執行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
「困難實在太多太多了,反過來應該說沒有一件事是順利的吧…?因為是從零開始一本新的雜誌,在溝通採訪、製作的前期就花費很大功夫,而且日本這邊也是很保守,因為地理關係,所以時間週期又拉得很長,真的很痛苦,做了方案最後不了了之已經是家常便飯,到製作和後期的印刷,也一直不斷有問題出現。真的特別感謝我們的團隊和合作者,給予很大的理解跟幫助。」
HR:相較於其他潮流媒體推出的雜誌,Within 最大的特色是什麼?
.
「可能是主題性吧,每一期雜誌我們會定下一個主題,然後從不同角度去探討這個主題,再來就是國際性,除了集結全球的資源和內容以外,希望可以用海外也能夠認可的標準來做這本書。」
HR:做一本好的雜誌,你覺得最重要有哪點?
.
「首先應該是有錢吧,哈哈哈哈哈哈。要做一本好的雜誌需要什麼,或者怎麼樣才算是一本好的雜誌,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我們還遠不到這一步,現在也一直在摸索與磨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令人留存下來的價值,以及不論觀點或內容,是只有在這本書上才能看到的事物。」
HR: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這本雜誌,你會說?
.
「這是一本值得一字一句閱讀然後思考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