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X戰警:黑鳳凰》全球票房慘賠?業界分析了這五點原因
日前上映的《X戰警:黑鳳凰》慘淡的票房(X 戰警開盤史上最低),其差無比的評價(爛番茄 22%),硬生生為將近 20 年的 X 戰警系列電影劃下句點,據外媒估計,福斯將會因為這部片慘賠 1.2 億。
.
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是最終章?
.
迪士尼今年以 713 億美元收購了「21 世紀福斯」,往後 X 戰警系列皆歸迪士尼所有,Marvel CEO Kevin Feige 曾表示,未來將可能撤換目前 X 戰警系列所有演員(如珍妮佛勞倫斯、詹姆士麥艾維、麥克法斯賓達等,死侍除外),因此黑鳳凰實則象徵 X 戰警一個世代的終結。
專業影評人普遍認為,黑鳳凰劇情節奏過於沈重、對白粗糙、製作質量低劣、劇情多處交待不清,知名電影網站 Screenrant 的影評寫道:「導演利用演員的演技和特寫鏡頭來表達情感,但這只是填補劇情上情感空白的拙劣之計,當劇本缺乏情感基礎而演員只能照本宣科地演出時,這些對白只會引人發笑而無法讓觀眾達到共鳴。」
《滾石雜誌》的評論家 Peter Travers 也寫下:「黑鳳凰不僅是浪費大家時間,也是 X 戰警系列中最爛的一部。」他直言:「當一個要角死了,其他人又馬上繼續做各自的事,好像他們是在銀行上班而不是在對抗即將毀滅的世界一樣。」
這樣的評論不只一家,我們集結了對黑鳳凰失敗的原因分析,好好的 X 戰警怎落如此下場?
.
一、導演的非戰之罪:根本不曉得這部片要當作結尾
.
現在責任大多歸咎於導演兼編劇 Simon Kinberg,他曾寫過三部 X 戰警的劇本、擔任過另外 4 部 X 戰警電影製作人,而黑鳳凰,是他拿執導筒的第一次。
導演在 Comicbook 的訪問中喊冤:「早在迪士尼之前(三年前),我就開始寫黑鳳凰的劇本,我把這部電影作為 20 年來故事情節上、X 戰警們共處以及凝聚彼此以來的最高潮。」
他無奈透露:「我甚至向福斯推薦說這部絕對是高潮,未來也將會有更多 X 戰警系列繼續下去,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惜後來也落入同樣的輪迴,就像是《權力遊戲》或《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做的那樣,角色受到挑戰、存活,然後在夕陽中結束一切。」
就故事面而言,黑鳳凰應該算是個開端,該電影的設定延續 2011 年的《第一戰》、《未來昔日》、《天啟》,所以黑鳳凰本該是三部曲後接下來新階段的第一部,但因收購問題,硬生生變成多餘的一部。
二、《天啟》太爛讓福斯高層誤判?
.
有鑒於《天啟》比《未來昔日》票房足足少了 2 億美元,因此福斯高層認為只要拍得跟《天啟》不同、修改《天啟》的呈現方式,應該就能夠拉回 X 戰警的水準,不過他們卻做出了誤判。
有內部消息指出,福斯認為《天啟》的致命傷就是過多的特效和爆炸,卻不覺得影迷已對 X 戰警系列感到疲乏,而知名網站 Hollywood Reporter 則分析,觀眾的疲乏和興致減低確實影響了多數續集電影的成敗,尤其 X 戰警如此長壽且成功的系列。
這次以黑鳳凰為主線回歸,導演 Simon Kinberg 還是相當著重(或者說「陷入」)原先的鋪陳,同樣與《X戰警:最後戰役》改編自《黑鳳凰傳奇》漫畫,雖換了一批卡司,仍被認為和負評滿滿的《最後戰役》半斤八兩,並未凸顯「琴葛雷」的內心變化,整部片敘事過於死板。
.
三、重拍導致檔期遙遙無期
.
拍攝自 2017 年 6 月底開始,於 10 月邁入尾聲,但在後製過程中,導演 Simon Kinberg 和福斯都認為部分劇情需要重拍,但由於演員們各個大牌滿檔,拖到了 2018 年 10 月才匆忙補拍完成。
雖說重拍不是新聞,畢竟復仇者聯盟也經常在後製期間,才告知演員需要重拍、補拍畫面,不過《黑鳳凰》重拍一波三折的消息,已對電影聲譽造成影響,影劇記者們稱該片為「陷入困境的製作」。
四、米老鼠來併購,福斯根本無心好好為黑鳳凰宣傳
.
黑鳳凰的行銷計畫因迪士尼收購被整個打亂,「行銷、公關和宣傳部門不是準備被逐出,就是等著被高層支配,這場宣傳計劃很混亂。」前福斯高層透露,「這到底是 X 戰警最終回?還是一個角色的回歸?總之,這部電影就是被搞砸了。」
.
五、檔期被《艾莉塔》卡死?
.
重拍也造成了連帶效應,最初,電影原定的發行日期是 2018 年 11 月 2 日,因為重拍被延期至隔年 2 月,也好順勢配合華人春節假期,但據聞,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傾心製作的《艾莉塔:戰鬥天使》原預計在 12 月首週上映,可因會強碰《水行俠》、《愛‧滿人間》等大片,因此希望將自己的電影往後調整,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2 月初檔期。
於是福斯 CEO Stacey Snider 便應著大導演的要求,順勢將黑鳳凰檔期移至 6 月,據聞導演和劇組當時都曾苦苦請求不要調動他們的檔期,但仍不敵福斯高層的施壓,硬是成為暑期第一「強檔」。
福斯內部人士表示,這部電影根本不屬於夏季電影,如上面所提,就是因為避免像《天啟》一樣充斥爆炸、龐大的場景後製,致使若和一般夏季爽片比,其特效規模偏弱, 劇情也相對沈重,最後的情況就變成「放在淡季,這可能會是大作,但你把它放在暑期,這就會是災難。」
然後 6/15,各大媒體都刊登了導演在接受訪問的話:
「很明顯,這部戲沒有和觀眾有所連結,也沒有和觀眾有足夠的關聯性,所以錯是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