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從紐約潮牌陸續取經中國城的案例來看,一個品牌背後有無文化究竟有多重要?

這是一篇來自知名時尚網站 Fashionista 的報導,當中探討了如今美國潮牌陸續有著以中國城 / 唐人街(Chinatown)為靈感的現象,這牽扯到不少文化層面的問題,但撇除白人拿中國城做靈感是否合宜外,當中更重要的是,一個潮流品牌究竟能帶來多少文化故事?

Hubble wo hup tee

Hubble WO HUP tee

Hubble WO HUP tee

文中先帶出了第一個負面案例,先是介紹了在紐約中國城的 80 年老麵館和合(Wo Hop),其餐廳 Logo 卻出現在了來自洛杉磯的潮牌 Hubble 上,其系列於今夏限量發售(售價 90 美元),當 Fashionista 編輯 Andrea Cheng 詢問和合的店員時,他們立馬就認出了這個出現在自家外帶包裝的 Logo,「那不是我們家的襯衫,」當中一位服務生語帶你怎麼會有這東西般的指責表示,且在場沒有一位知道這件產品來自何處,值得一提的是和禾餐廳甚至有出售自家的 Logo 紀念品,對此,Hubble 並沒有給予 Fashionista 相關回復。

 

Wo Hop 紀念 TEE

Wo Hop 自家紀念 TEE

 

有關中國城靈感

4_49c36459-4e0e-4f62-9b84-039f3ac1a6b9
6I8A0591-2fd07b7c175cd2e761c2d

然而,街頭潮流和滑板店對中國城的興趣不止 Hubble 這例子,光是今年目前為止,紐約潮牌 Only NY 就和費城潮牌 P’s & Q’s 聯名推出以中國城巴士為靈感的限量 T 恤;駐點在 Canal Street 上的滑板店 Labor 也同樣以巴士為靈感推出 Labor Lucky Bus Tee;此外,Alexander Wang 於 2019 春夏的「Collection 1」則向其台裔美籍的身份致敬,當中的服飾配件則穿插了「囍」字以及「Chinatown」..等。

Mike Cherman

Mike Cherman

acfdveecwjktzaiypg8p可說到誰帶起這風潮的?可能要從 CHINATOWN MARKET 開始,引用 CLOT 官方訪問的內容指出,當問到「Canel Street 對 CHINATOWN MARKET 的影響是怎樣的?」Mike Cherman 說:「我從小就認為 Canel Street 是紐約『盜版文化』的中心地(這條街的部分被劃作中國城)。我曾經和朋友們在 Canel Street 上掏過假勞力士和假錢包。這條街上有一件 T 恤一直在我的合伙人 Alexander Bortz 的腦海裡揮之不去:“fuck you you fucking fuck”,我們整個品牌都是圍繞著這件T恤構建的,CHINATOWN MARKET 品牌的出發點其實完全是一個玩笑,不過無形間它已經成長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主理人 Mike Cherman 告訴 Fashionista,即便品牌名字有 Chinatown,但品牌與中國城並無直接關係,「我們有討論過要改名,因為我不是要做一個有關中國文化的品牌,但我們發展太快,已來不及,我可以說,我們沒有不懷好意,也不會做任何不尊重他人的事。」

 

 

可為什麼街頭潮流要向這裡取經?

當聊到盜版,很難不聯想到中國城,對外國人來說,這是一個以賣盜版而聞名的地方,尤其是那「我無所謂」的精神深受街頭文化吸引,「你知道這是假的,但還是會買,潮流的道理也是一樣,人們知道它的靈感來源,但還是會買它,」Only NY 主理人 RaShaad Strong 表示,「街頭潮流的設計基本上就是拿別人品牌 Logo 做變化。」(當然精品如今也是,只是有些品牌會選擇聯名,像 Fendi 跟 Fila、Gucci 與 SEGA 和 Dapper Dan..等)

lee2 4113180163_da482a7d88_z

這兒對盜版和非法交易的見怪不怪似乎成了一種魅力,Labor 創辦人 James Rewolinski 提到 90 年代滑板人 Jason Lee,他曾「借」漢堡王的 logo 將自己的名字導入其中,而根據 Dazed 2016 年的報導指出,FUCT 創辦人 Erik Brunetti 就曾說過提出「異軌」的法國哲學家 Guy Debord 是如何影響品牌創作,James Rewolinski 解釋:「這在滑板界已持續多年,並慢慢滲透到其他設計層面,我不確定這是為剝削,因為它部分帶著震撼價值,部分因為它看起來很大膽、很酷,

 

「我幹的事就是剽竊。如果你因為深深受到某種思想影響,而不敢把它運用在觀察事情,抄襲它的概念,你鐵定是個蠢蛋。」— Malcolm McLaren

可街頭愛挪用抄襲怎麼就跟中國城扯上關係了?當地居民認為,縱使買賣盜版已成為中國城「異國情調」的賣點,但中國城並非是創造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如果你覺得中華文化就是如此,那這就蠻令人不爽的。」

ps. 異軌(法語:détournement)是當代媒體作品的變體,它是一種「將舊有作品以顛倒的方式重新創作」的手法,而被選做重新創作的原作品(détourned)必須是一個被大眾所熟悉的媒體,以便能夠有效和迅速的傳達與原作相反的意圖和信息。

 

中國城,「正統」紐約的最後一塊領土

p3_1819385_c208eb575f257878b36eca0a9c607527

「中國城很明顯是紐約重要的文化組成,其佔據了我們文化很大的一部份,但它也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自己的設計語言,我覺得這裡很難被高檔化,因為你必須摧毀整個區域和當地商家,更特別的是,你會知道自己是不是還在中國城,紐約能這麼有個性的地方真的不多。」RaShaad Strong 表示。

 

人們開始稱中國城為最後一部份「真正的紐約」,尤其是自 911 事件後,當時的市長彭博推動下城區的重劃加速了高檔化地進行。紐約大學社區規劃副教授 Diane Wong 表示:「這是離世貿中心最近的區域之一,2001 年後,政策鼓勵發展,許多將舊成衣廠改建成高檔大樓的低買高賣,其提高了房產價格及居住成本,可唯獨這免疫,致使開發商喜歡用『最後的邊界』這個詞彙來形容,但實情是,中國城的居民(因為房價高漲)面臨大規模的流離失所。」(作者註解道,她的岳母 60 年代在中國城長大,當時一間房間的房租是 29 美元,如今則是 $2,000。)

曾歷經工作體制、排華歧視的早期華人移民「在東西岸為了經濟、居住和勞動限制謀生」而創造了中國城,倘若潮牌未經許可隨意挪用這裡元素可能會出現問題,Diane Wong 認為:「這些品牌從中國城獲利,但不一定真的在乎這裡的人事物,現在的問題是,除了用中國城的圖像製作出當地居民完全不會穿的 T 恤外,他們還給了什麼?

CYNONYC

CYNONYC

當然,過去八年都在研究中國城的她,給了一個很正向的例子:CYNONYC(新安力),該品牌除了致力提升外界對中國城的認識外,其創辦人梅示敦 Lexton Moy 也曾是這裡的居民。

「我當初開創 CYNONYC 是為了保存中國城文化,當中保留了我所認識以及成長經歷的一切,其訴說的是一個故事,一種體驗,好更能與人們有所連結,而非只是把餃子圖印在衣服上。」Lexton Moy 表示,打自他開創品牌起,他和該區三個重要的場所著手於「有意義的聯名」,其分別是南華茶室(Nom Wah Tea Parlor)、百年禮品店永安和(Wing On Wo & Co)和珠江百貨( Pearl River Market),上述並非說非中國城居民就無法以此為靈感創作,「但如果有品牌嘗試去了解背後文化,以回饋取代掠奪,並告訴人們這裡的重要,我覺得這會蠻酷的。」

中國城的紅色塑膠袋

鄒德浩的《從鏡頭看美國》一書曾寫道,中國城是多元文化的象徵;中國城的紅色塑膠袋甚至讓《紐約時報》拍照成圖文集,「它們是紐約華人社群足智多謀和勤奮工作的象徵。」更別說 Supreme 女王謝女士 Og Ma 也駐店於此,即便中國城的建築因政令逐一消失,但 Diane Wong 認為,建築並不是作為中國城生存的關鍵,她點出,居民才是重點,然而這所謂的拒絕高檔化,也只是不希望讓人們被驅離,「到最後,中國城之所以是中國城不是因為它的建築,而是因為生活在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