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麼多報紙,為何Supreme偏偏挑New York Post登全版廣告?
週一時間的早晨,若是乘客想在時代廣場旁巴士總站尋得一份《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是難如登天,這一報難求的現象在地鐵小販或是書局皆是如此,早上時間七點十五分便已售罄。
在 41 街書報攤工作的 Sheikh Ali 告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有個年輕人在一個小時前就把 50 份報紙買走了,「他說他想要更多,我回答他說我沒有了。」這一份僅要價 1 美元。
This Monday’s New York Post Paper will be a special release. Teaming up with Supreme to make a Promotional Cover Wrap on all retail copies. Not only will this paper be releasing Monday August 13th, but so will the Lookbook/Preview hump starting the Supreme Fall/Winter 2018 Season pic.twitter.com/8BIE1RHBwt
— J (@DropsByJay) 2018年8月12日
在一個相對安靜無風也無雨的週末,究竟是什麼大事能讓年輕人願將 50 份報紙全搜刮走?這熱潮與新聞事件無關,週日所預告的 Supreme 合作引起了軒然大波,其所推出的單品已如宗教信仰,無論何種東西出現 Supreme,信徒必願意在短時間內搶購收藏。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紐約郵報善用了這一股熱情,將 Supreme 的經典 Logo 運用在封面及封底,這還是紐約郵報首度與他牌進行合作。該報的發行人 Jesse Angelo 表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收藏家的項目,Supreme 是一個非常酷的品牌,和我們很像,像 Logo、大膽的個性、都駐點紐約以及我們從不害臊。」儘管 Jesse Angelo 表示沒有數字可以做比較,但他聽說這些報紙已銷售一空。
這點是真的,經《紐約時報》編輯 Jonah Engel Bromwich 調查,週一時間早上九點半,你最有可能買到這份報紙的地方是透過網路訂購;到了十點半,這份《紐約郵報》已在 eBay 以 12 倍原價的價格販售,而在男士時尚二手轉售平台 Grailed 上則是 10 美元;現在,則是百家爭鳴。
Grailed 品牌總監 Lawrence Schlossman 以「歷史性的」來稱呼這段關係,並提到兩家公司關係非常好,他說:「最紐約的時尚品牌登上了最紐約的報紙。」
據內文指出,Supreme 於四月下旬便已向《紐約郵報》尋求「原創、前所未見、創意的想法」,而後者旗下的創意策略行銷公司 Post Studios 則提出了頭條以及封底的做法。「當 Supreme 在找聯名夥伴時,他們是真心想要真實的(authentic)合作對象,」該報行銷品牌創意副總兼 Post Studios 聯合主管 Shannon Toumey 表示,「Supreme 認為我們是紐約真實的聲音。」(請把這段話用紅筆寫下重點並畫上一百個星星)那究竟是誰接近了《紐約郵報》說了這段話呢?Jesse Angelo 持中不明,當然,Supreme 並未做出任何相關回應。
那 New York Post x Supreme 的廣告背後是否又更深一層的意涵?
Supreme 搶購現象相信早已見怪不怪,「但 New York Post x Supreme 最有趣的,是它的時機,」The Fashion Law 表示,尤其是在《Vanity Fair》最近一期因為 Louis Vuitton 品牌大使 Michelle Williams 穿著 Louis Vuitton 登上封面(加上由拍攝 Louis Vuitton 廣告的攝影師 Collier Schorr 掌鏡)後。
Louis Vuitton 發言人稱這作「快樂的巧合」,因為雜誌在五月拍攝封面期間對方並不曉得 Collier Schorr 也是拍攝該牌廣告的攝影師,《紐約時報》資深時尚評論家 Vanessa Friedman 對此現象評論道,「雜誌已長期地模糊商業廣告和編輯內容的界限,」有鑒於前英國版 Vogue 創意總監 Lucinda Chambers 也曾爆料有關雜誌與廣告主 Michael Kors 之間的合作關係,她無奈的表示,縱使大家嫌這封面差強人意,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是,雜誌有廣告不是什麼新聞,可理當該呈現創意的時尚內頁或封面若都必須依業主想法成廣編內容的話,是否創意會因此有所限制犧牲呢?知名時尚網站 BoF 於去年以〈At Magazines, Even the Cover Is For Sale〉為題也曾報導過:「 早在 2014 年,從《時代》雜誌到赫斯特..等集團,許多雜誌便持續在實驗將封面變成廣告。」而站在 Supreme 那天生反骨的個性來看,或許這是一種反諷?明明該是世界上最俱創意反應時代文化的地方,為何如今卻是如此?且值得提及的是,該報右上方還挺守法的打著有「由 Supreme 特別推廣」(Special Promotion From Supreme.)。
從某個角度來看,特別是在時尚產業,封面(cover)很容易引來有錢的品牌(當然,Supreme 現在更有錢了),Vanessa Friedman 說這就是「時代的標識」,而《紐約時報》x Supreme 的合作,不禁讓人想起 Martin Margiela 巴黎回顧展策展人 Alexandre Samson 在接受 BoF 訪問時提到,「Martin 說如果當初是被迫去設計作品,那麼他不可能成為現在的自己。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作為一名剛入行的設計師,他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要做什麼,但現在很難做到這一點。而且在當時,他什麼都敢做。」Margiela 的影響力為何能如此持久,「因為他是自由的。」
「Supreme 認為我們是紐約真實的聲音。」這句話,總讓人覺得他們想說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