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鬼才:McQueen》、《教父福音》,為什麼時尚紀錄片最近這麼紅?
在時尚界,你能接觸到誰成了關鍵本事,但如今,時裝秀不再高不可攀,設計師的工作室或是後台也開始逐一揭露,舉凡 Netflix 和 Amazon 提供像是 Dries Van Noten、Vivienne Westwood、Jeremy Scott 和 Manolo Blahnik …等設計師的紀錄片,此外還有,Diana Vreeland、Carine Roitfeld 和 Franca Sozzani…等《Vogue》編輯的紀錄片也成了焦點,隨著六月即將上映的《時尚鬼才:McQueen》和《時尚教父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André),甚至明年的 Martin Margiela 首肯的《Without Compromise》,這股時尚紀錄片風潮是如何起來的?
11 年前,沒人想投資《時尚惡魔的聖經》出乎意料地打響了這一切
.
11 年前,當電影製作人 RJ Cutler 決定想要開拍一本有關時尚雜誌的電影時,回到那時,投資人並不對這提案特別感興趣,美版《Vogue》?Anna Wintour?他回憶道:「我記得有投資人跟我說,『誰會想要看一部有關雜誌如何製作的電影啊?這就只是一群人站在那翻雜誌啊。』」然而,那記錄著《Vogue》一年當中最厚一期製作過程的《時尚惡魔的聖經》(與 BBC 2005 年推出的《Signé Chanel》)成了時尚焦點,隨之而來的,便是一股時尚電影熱。
「有關時尚界的現象是,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流行議題可以去深掘。然而那些能在這時移勢易的文化中倖存下來的人事物則因他們的能耐而添上了傳奇色彩。」—— 《時尚惡魔的聖經》導演 RJ Cutler
為什麼大家會愛看時尚紀錄片?
「時尚就像哈哈鏡一樣,它照出現實,但更有趣、也更駭人。」—《時尚教主─黛安娜佛里蘭》和《璀璨風華 Dior and I》的導演 Frédéric Tcheng
(研究有關時尚該如何呈現在電影當中)倫敦藝術大學資深研究助理兼時尚電影節(Fashion in Film Festival)共同創辦人 Marketa Uhlirova 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時表示:「時尚電影如今已看似源源不絕。」她將這份功勞歸於世人對光鮮亮麗背後的好奇,「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發展,時尚變得更平易近人,所觸及到更多觀眾,而紀錄片的出現,能激起觀眾對真實和未知事物的興趣,加上數位科技的普及,世人能接觸到極私密的畫面。」
而在另一篇文章當中,Marketa Uhlirova 告訴英國《衛報》:「在成名的幻想中,時尚有著誘惑和陷阱,對於故事情節來說這是理想的場所。」除了以設計師為題的傳記電影外,還有紀錄片像是《璀璨風華 Dior and I》和《時尚惡魔的盛宴》此類以《時尚惡魔的聖經》或是虛構的《穿著 Prada 的惡魔》為雛形,其元素包括了內幕、重大時尚場合以及角色個性的描繪和刺激的環境,當觀眾在觀影的同時,他們或許會覺得自己也能從中學到些什麼,關於這點,在《The Day Before》紀錄片系列尤其是。
.
《衛報》編輯 Ana Kinsella 為時尚自傳電影或是紀錄片之所以吸引人結論道:「當代設計師的形象被定義為嚴以律己、對事物深深著迷還有備受世人崇拜…特質,上述無疑成了時尚電影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而這也給了人們自私(或是刻薄?)的權力,當你身為一個時尚設計師,有著要管理的團隊、掌控時裝周發佈以及必須同時滿足媒體和業績的諸多期望,或許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紀錄片為何重要?有關真實和控制權的爭議
.
「就某方面來說,當你在談論 André Leon Talley 的同時,你也在述說那時代的故事。」RJ Cutler 以《時尚教父的福音》為例,當中涵蓋了這位前美版《Vogue》時尚總監的歷程以及他在種族隔離法案下生活的故事,然而,身為早期唯一能位居時裝秀前排的有色人種,這部紀錄片在時尚界種族議題傳達了新的聲音,時尚記者 Lou Stoppard 在專文中寫道:「該部紀錄片最坦率的一幕便是 Talley 在業界討論種族歧視問題。」當然,當中還有著像時尚中堅份子 Marc Jacobs 及 Anna Wintour 的身影,以及 Talley 曾和 Andy Warhol 和 Vreeland 女士的畫面。在時尚紀錄片或是傳記電影當中,除了設計得來不易,有時也是愛情,女性主義或是同志…等人生議題參與其中。
然而,另一方面,「設計師也是形象製造者,所以他們也想要控制權。」導演 Frédéric Tcheng 表示,如今正在著手有關美國傳奇設計師 Halston 紀錄片的他,正極力讓自己脫離這席捲而來的時尚紀錄片風潮,深怕紀錄片變成了品牌宣傳手法之一,Frédéric Tcheng 表示:「我不喜歡『內容(content)』這個字,但說到『品牌內容(branded conten)』這更象徵純粹的死亡,電影製作人在這部分應該要放聰明點。」
任何偉大的紀錄片的成功都是因為真誠和關鍵的畫面,倘若能皆大歡喜這是雙方樂見其成的事,但也有例外,像是龐克教母 Vivienne Westwood 於年初的紀錄片《Westwood: Punk, Icon, Activist》,設計師本人對成果以平庸二字形容,並認為導演在她行動主義這部分強調不夠。該導演 Lorna Tucker 回應認為,「其重要的是我感受到她真實的那一面,紀錄片永遠不會變成她品牌的廣告或全都在講行動主義。這是我對她生活的描繪,無論好或壞,它頌讚了一切。」
若你仍好奇為何設計師會成為吸引人的題材?RJ Cutler 解釋:「他們有著非常精彩的人生,帶著無比的天賦才華,呈現生活和藝術當中的美,這數十億的產業意味著他們活在高風險的工作環境當中,時尚幾乎已涵蓋所有人的生活,同時也是說故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