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巴黎 Martin Margiela 展,難以想像究竟還有什麼設計不是他先做的?
「這是首場於巴黎所舉辦的設計師 Martin Margiela 的回顧展,其創作軌跡,從 1989 年春夏到 2009 年春夏,20 年來,讓 Martin Margiela 成為當代時尚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世人以解構、破壞、極簡或是概念等字眼來形容他,然而,Margiela 是用回收而來的舊衣物、另一層服裝的角度以及非常理的時裝秀來質疑整個時尚系統….。這些時裝以時間排序,其設計和概念成了時空的見證,以及這位在時尚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對流行發展的影響。」
若要我們解讀,如今時尚界(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動蕩不安,當初的 Martin Margiela 是這麼做的,如今,他希望你也可以…..
1989 Spring / Summer
(你將會在 20:42 看到 Martin Margiela 本人被拱出來謝幕)
1988 年,10 月 23 日,Martin Margiela 於巴黎 Cafe de la Gare 舉辦他首場品牌發表會,這場秀奠定了爾後 20 年的創意基礎,在這如地下文化據點的老舊咖啡廳/戲院,與 80 年代華麗辦秀的場景相差甚遠,品牌僅以一條白棉布作伸展台,(有些蒙著臉的)模特兒開始腳踩忍者鞋(Tabi boots)出現,其旨希望觀眾更能專注在服裝本身。這些服飾裝載著設計師精湛的技藝、經典以及設計面上的延伸。
18 世紀的胸花設計表明了設計師對「特定時期」服飾的興趣,而他對欺眼(trompe-l’oeil)元素的熱愛,可從刺青上衣和模特兒如太陽曬黑般的印記上看到,而為了讓忍者鞋能更被注意到,模特兒腳踏紅漆,在白布上形成了鮮明的腳印。
*忍者鞋(The tabi Shoe)
Tabi Boots 首次亮相便是在 1989 春夏系列首秀上,20 多年來它以各種形式姿態出現在世人眼前,「在 Martin Margiela 的第一場秀,他起初想打造出隱形的鞋,而忍者鞋提供了如赤腳加鞋跟的錯視感。在 1984 年 4 月到日本旅遊的那時,他注意到了足袋(Jika Tabi),這分趾鞋常由建築工人、工匠和園藝家所穿戴,Margiela 挪用了足袋的設計並以平板金屬扣環設計來替代拉鏈,此設計更能讓鞋身完整包覆腳踝,幾年之後,設計師了解到其分趾設計不僅僅能增加平衡,據說對於末端的刺激更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能。」
1989 Fall / Winter
Martin Margiela 第二場秀位在地下室的舞廳舉辦,在此,Martin Margiela 沿用並強調上季的經典,像是與 80 年代反其道而行的窄版肩線,其袖蓋置於肩膀之上,亦也是設計師展現自身縫紉技術的象徵。
Margiela 在衣服(手工)的重製再造,為他贏得了首個 ANDAM 法國年度時裝大獎,該得獎系列名作《Provocative for the from》(形式上的前攝),這證明了 Martin 不僅僅是 Jean Paul Gaultier 的接班人,也是(當時轟動巴黎)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的承襲者。
已故的街拍大師 Bill Cunningham 在《Details》雜誌為這場秀註解道:「Martin Margiela,前 Jean Paul Gaultier 助理,在他第二場系列當中,為 90 年代的時尚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視野:垮掉的一代和存在主義的復興。許多設計不僅是挑釁的,也涵蓋著對束縛的弦外之音:手指(不是珠寶)而是黑色繩帶、頭髮也以繩帶固定成連帽的樣式、夾克也以一系列繫帶所控制、破碎的盤子組成的背心、模特兒的眼唇都以黑裝飾。衣服的結構暗示著解構,猶如設計被攻擊、表面被痛苦切割、縫補般,皆暗喻著時尚優雅的墮落。」
第一件 Artisanal
1989 年秋冬系列,當中取上季存有紅漆鞋印的白棉布,Martin Margiela 將其製成了第一件 Artisanal 服裝並送上伸展台,在一旁,Martin 用馬克筆記下當天的時間 PARIS 23 OCTOBRE 1988,因為時間的不足,他用膠帶代替紐扣。而這一年之後,Artisanal 則以回收而來的衣料再製成 0 號線。
1990 Spring / Summer
(1990 s/s 由 3:37 開始)
Martin Margiela 有著對 80 年代的喜好,對他來說,十年之間的改變同時也是新創意精神的崛起。
在第三場秀,他將秀場移到巴黎 20 區的「蠻荒之地」,模特兒身上則由魚網、透明塑膠和不誘人的布料所構成,沒有太過鮮明的色彩,秀場的地點、佈置如服飾般同樣讓人不知所措。Martin 著實改變了服裝被解讀的方式,襯衫被摺(塞?)進洋裝當中、大衣(則附帶腰包)的在腰間打結成裙,這比例讓人聯想到 18 世紀的裙襯。
在秀的尾聲,模特兒身穿實驗室白袍,撒著白色紙屑,搭配 18 世紀法國歌劇作曲家 Jean Philippe Rameau 的合輯,「不適當」、「如垃圾」般的形容詞出現在激進媒體的抨擊中,Bill Cunningham 嗅見了其細微差別,「回想起來,那晚在巴黎,似乎就像東歐政治和社會秩序崩潰的預兆…..。但是當中誕生了一位重要的有才之士,帶著無比潛力,讓時尚進入了新的方向。」
「還是學生的時候,我總覺得時裝多少還是有點膚淺,都是些閃亮光鮮充滿魅惑的東西。但這場時裝秀改變了我所有的想法。我走出了秀場,心想這就是我要去做的事。這場秀,是我選擇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的原因。」—— Raf Simons
PS. 這場秀讓時尚界產生了變化,也讓 Raf Simons 動容決定走入時尚圈,《The Gentlewoman》 2016 春夏誌(Issue 13),對這場秀進行了回顧,而《BoF》在轉載時也將它翻譯成了中文,連結如下:http://cn.businessoffashion.com/2016/02/remembered-the-game-changing-martin-margiela-show-of-1989-2.html
1990 Fall / Winter
這場秀位於隸屬於法國運輸公司(SERNAM)的貨倉中舉辦,如同其過往的系列,Martin Margiela 重新利用早前系列的衣料和概念,舉凡像是垂墜的透明尼龍袋以及謝幕時的碎花紙屑。
而本季為世人帶來了破損的針織、T 恤、如窗簾的細節和假皮草領…等等。大部份的模特兒都穿著大比例上漆的高筒防水膠靴(waders),然而,隨著模特兒的走動,這些漆也隨之斑駁脫落。這些靴子部分壓縮折藏在尼龍緊身衣或是洋裝,亦引起了對服裝律動的另一種解讀。
本場秀有兩大重點:首先是內裏(liners)服飾的出現(請注意看龐克毛衣內的那件),其主旨在於「將內裏當成洋裝來穿」,此概念從這時起到 2006 年便以不同的形態呈現,而在內裏洋裝外的「搖滾毛衣(“Punk” Sweater)」也有段小故事:因為 Martin 找不到毛衣供應商,固請媽媽幫忙織這件以龐克為靈感的毛衣,且不是用「針」織,而是用 Martin 爸爸所削細的掃把,致使其長短袖、寬鬆的領子都是故意的,在母親和朋友的協助下,該毛衣僅生產了 40 件。
1991 Spring / Summer
該秀位於巴黎 Barbes 區的廢棄停車場舉辦,這場秀,沒有白布所引導的伸展台,來賓站在黑暗的空曠地上,上頭的鎂光燈則跟著來自各行各業、各種年紀的模特兒穿梭(請他們借過)來賓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 Maison Martin Margiela「Artisanal 系列」,雖然過往也是有物件像 1989 秋冬系列那樣隨性演繹,可是到了 1990 年,Martin Margiela 獲得 ANDAM 獎品牌有了工作室後,才得以量產成主系列。
1991 年春夏系列中的「所有的服飾」,都是由在跳蚤市場淘來的衣物所拆解重製,MMM 將其分類、重新染色或是漂白、拆解並重新組合成獨一無二的物件,許多不同風格的「禮服」,因尺寸太小,進而從中剖解再製成背心,隨棉紗一齊搭配基本衣著,牛仔褲和單寧外套則合成為長版大衣。
有記者認為 Margiela 這樣的行為是對衣服大不敬,但 Martin 回應表示:「當我剪開一件服飾時,無論是新是舊,我不會認為我在破壞它,而是用不同形態來賦予它新生命。」這是時尚歷史的首次,一個設計師的「新」物件,是由回收的舊衣物呈現,此舉也是 Martin 對時尚那不斷更新的質疑。
1991 Fall / Winter
地點來到品牌總部,每個房間都是展場,第一個房間裡以報章雜誌的報導裝飾成地毯;第二個房間的牆上則掛著數排杯子供來賓裝紅酒(Martin Margiela 個人最愛),並邀請他們以塗鴉留下「到此一遊」;第三個房間則以紅光照射,牆上大大寫著「紅」的定義,而模特兒身上的黑白色的服裝也因此有了新的顏色;在另個房間則有由 Martin Margiela 所執導的 8 釐米影片(如上)用投影機在牆上展示新系列;而最後一個房間則是純白色的,模特兒撒著白色紙屑如白雪一般。
這場秀的經典,世人放在襪子衣,一旁也放置了《A Magazine》請來 Maison Martin Margiela 擔任客座編輯與世人分享「如何用 8 雙襪子製作成一件毛衣」的步驟圖,在該展的註解中寫著:「這襪子是在美國軍用品店購得的,Martin Margiela 表示:『在我系列,我想要也需要一件非常合身的高領毛衣,基於我沒有毛衣供應商,所以我必須自己想辦法。』….這個隨性簡單的動作邀請每個女性都可以想像他自己是服裝的作者,你可以為自己做出一件服裝來。」
1992 Spring / Summer
本季來到廢棄地鐵站 Saint Martin,引用《AnOther》的報導,時尚歷史學者 Harriet Quick 在 1993 年時便表示:「這過去與現下的複雜對話也融入了對未來的展望,Margiela 在展現服裝上的創新開啟了時裝秀探索未來的可能性。」
現場有著 1600 根蠟燭,而大部份的都不是專業模特兒,有些甚至是時尚編輯,他們各自詮釋自己的妝髮,指尖沾染著紅紫色顏料,所給予的唯一配件就是他們裝飾在眼睛旁邊的萊茵石。
Martin Margiela 並不是印花的粉絲,致使他相當謹慎的使用這個元素,感謝(這季的主角)各式各樣的二手絲巾,被縫製扭綁成各種貼身衣物(品牌故意保留了絲巾上的皺痕),而上頭的印花(細條紋、波卡圓點..等)也延展到了模特兒的肌膚上成了妝容或是牛仔褲上,進而模糊了服裝與身體之間的界限。
1992 Fall / Winter
該秀位於慈善公益組織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所舉辦,觀眾們坐在將義賣的傢俱和成堆的衣服上,模特兒們可選擇自己的出場樂(由銅管樂隊演出),她們的頭髮都被染成了紅色,不少人帶著自己的女兒穿著相同的服裝現身。
每件服飾都是黑色或是深色調,T 恤是緊身的,而針織衫則用絲襪加以裝飾,原本最接近肌膚的衣材變到了最外層;以 70 年代為靈感的皮革大衣,經過 Artisanal 工作室改造後則前後顛倒成了露背洋裝;透明的塑膠衣袋也用 3M 透明膠帶改造成洋裝(他們將衣套包在人台上再用膠帶捆綁,據說這也曾鬧過笑話,員工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沒有衣服只有塑膠袋便驚慌失措);當中牧師的長袍也被改造成大衣、緞面洋裝則變成了厚毛衣、單寧系列以黑漆裝飾…等,這些陰陽錯位,看在當時媒體的眼裏,便給了「沒比這更窮困的」展示來形容。
1993 Spring / Summer
Margiela 的不按牌理出牌又再度讓受邀者摸不著頭緒,一黑一白的邀請函有著相同的時間(晚上八點半)卻不同的地點(雖然都是在蒙馬特公墓附近,但位子卻南轅北轍),據 Vogue Runway 當時的報導指出,若你拿錯邀請函是不允許進入的。
說起這原因,這是一季改造維多利亞時期服裝的秀,一間倒閉的劇場公司拍賣了許多以 18 世紀文藝復興為靈感的戲服,而品牌則藉此購入了許多,然而,這系列的保存狀況並非極佳,因此這些服飾也被重製分類成兩類:染成黑色的以及漂成白色的。在展覽之中,模特兒們也分別站在對「黑」和「白」的註解前。
而系列當中,縱使是枝葉也能被做成項鍊或是直接用膠帶黏成手環,Martin Margiela 將華麗極簡、過去現代並存在一體,諸如像是襯衫和長裙搭配貴族外套,或是將他們變成內裏裝飾在背心或是襯衫之中,品牌延用至今的的經典臂環也在本季現身。
1993 Fall / Winter
這是品牌第十場秀,為了突顯這季的特別,品牌用影片取代了時裝秀。現場僅有少數媒體和採購受邀觀賞並解釋其背後理念,而(導演)Martin Margiela 則在一旁提供評論並且講解其系列的剪裁、靈感和布料。
這隻黑白片主題是拍攝七位不同國籍、職業、年紀的女性,她們從系列當中挑選 4、5 套服裝,並於對方家中或是相對應的生活場景取景。
她們是 Margiela 知己,Martin Margiela 表示:「喜歡我衣服的女生會有著相似的靈魂,而非特定的年齡或是長相所能定義。」分別是:Martin Margiela 的好友 Kristina de Coninck;德國出生的建築師,Sophie Allard,選在 13 區的工地;Sophie Pay,大學生,亦也是 MMM 共同創辦人 Jenny Meirens 的女兒,選在品牌總部附近;Hortensia de Hutten,新聞秘書,於她家拍攝;來自義大利 Paula Girardi,第一位與 Martin Margiela 合作的模特兒,懷著身孕的她選擇了公園;Jennifer Levy-Lunt,比利時的模特兒,於總部內拍攝;Sylvie Chassang,法國家庭主婦,則和他 3 歲的兒子一起在家取景。
造型都是以長版呈現,用 40 件洋裝重組成各式各樣不對稱的連身洋裝;70 年代的皮草則變成了外套和大衣;銀羊毛氈布料直接被裁成大衣和洋裝,留下未收邊的記號;因為男生外套的手臂過長,固將其解構成沒有墊肩的臂袖。
1994 Spring / Summer
這場秀沒有新的系列,僅工作人員從過往十季系列中挑選出各自最愛將其重製。為了有所區別,每件服裝都染成了灰色,而服飾發佈的季節則印在了標簽並透過模特兒身上的鋼印展示。
這是一場為期十天的發佈會,地點在已不是超市的場地內,現場共十位模特兒詮釋不同季節的服裝,還有 Artisanal 工作室(協助上漆)以及過往秀的投影。
根據文獻指出,現場 Artisanal 系列還有像是碎盤背心、50 年代禮服、塑膠袋 T 恤、拼接洋裝、軍襪毛衣、二手戲服…等等,還有內裏系列、服務生圍裙、刺青上衣…等等。
就我們觀察到,在這場秀後,Margiela 的概念和創作手法也開始改變,一切不再僅是舊衣材的重製,而是注入更多概念,探討服飾的組成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現在當紅的設計元素,其實 MMM 早已有過。」專訪 Maison Margiela 歐洲首店經營者 Nicola Vercraeye
參考資料:
*Maison Martin Margiela STREET SPECIAL EDITION VOL. 1&2
*Margiela / Galliera, 1989-2009 Exhibi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