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TALKS

時尚好難懂?資深時尚記者寫給新手的一篇看秀指南

.
若論近年最天馬行空的秀,我們將這獎頒發給 Thom Browne,其將女裝移師巴黎的的首秀便讓獨角獸和月球外星人紛紛出現在伸展台,介於兩者之間,模特兒則身穿以童話為題的精緻華服,坦白說,這絕不會是你會買來穿去逛超市接小孩的衣服,所以《華盛頓郵報》資深評論家 Robin Givhan 便問了這樣的問題:「不懂時尚的消費者該怎麼看待這一切?」(ps. Robin Givhan 是少數以時尚記者身份獲得普立茲獎的人。)

Thom Browne 2018 F/W, photo by Francois Guillot for AFP

Thom Browne 2018 F/W, photo by Francois Guillot for AFP

幾年之前,能進到秀場欣賞這幻夢般場景的僅止於名人、採購、編輯和時尚記者…等,如今,時裝秀的影片或照片幾乎是懂用網路的人就是垂手可得,然而,「當秀和伸展台更趨實驗性,當他們的呈現方式如表現主義或是無調性的音樂一樣,這些代表什麼意思?當中又有什麼意涵?就沒有人能夠提供『音樂賞析』的課來幫初心者讓這一切變得合理嗎?」有,Robin Givhan 給了一些基本原則,或許你不會看懂,但起碼會讓你多少有所收獲些。

首先請記住一個大前提,「這些衣服都是下一季會拿來販售的衣服。」

 

初級班-時尚可以實穿,但不一定要實用

Tom Ford 2018 S/S

Tom Ford 2018 S/S

「大多數的設計師都需要投射並誇飾他們所想傳達的訊息,舉凡 Tom Ford 將華貴和性感販售給有自信成熟的顧客,當到了伸展台,他則調高了火力,你可以看見乳頭,胸罩外僅穿著一件外套,模特兒僅著上身露出修長美腿,設計師迫使觀眾觀察,開始與自我價值觀衝突:是否這可接受?是否這是好的?」

Alexander Wang 2018 F/W

Alexander Wang 2018 F/W

Robin Givhan 解釋,其他設計師則有更複雜的願望,Alexander Wang 將他的秀當作派對般,在他的衣服上強調了街頭、酷、熱愛夜生活的態度;Tommy Hilfiger 近期則習慣將秀變成一個 Instagram 拍照大會,竭盡所能地將秀場變成音樂會或是嘉年華,然而,無論這些秀是直白明瞭或是前衛難懂,平民百姓都會有以下這些疑問:

Q:為什麼模特兒都不笑?
「因為這是他們所詮釋的個性,設計師會給予他們方向,像是必須強勢、有自信、孤傲、冷漠…等。」

Q:為什麼她們要走這麼快?
「因為速度連帶著能量和緊迫感,且若是一天有十場秀,模特兒悠閒慢晃是蠻惹人厭的。」

Q:為什麼衣服都這麼怪?
「如果你一直看到黑色小禮服你不會覺得很無聊嗎?」

Q:誰會穿這些?
「非常多人穿,可能只有你不會穿。」

Thom Browne 2018 S/S ,photo via Fashionista

Thom Browne 2018 S/S photo via Fashionista

她也訪問了 Thom Browne(屬不太會去解釋希望能透過秀去刺激思考的設計師),該如何去看時裝秀?「一個新手應該坐著單純地享受它,無需過度推敲或是簡略這一切。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觀點,一場好的秀會引起不同的情緒和感受,理當它不是讓你大愛就是大惡。」對 Thom Browne 來說,一場讓人無感的秀便是失敗。

高級班-若你真的看不懂,那就當作在聽音樂吧

Thom Browne 2018 S/S ,photo via Instyle

Thom Browne 2018 S/S photo via Instyle

對於故事較異想天開或是挑戰大眾智慧的設計師來說,你必須去先放下固有的價值,就如同你在看一部科幻電影或一本超現實小說一樣,請不要執著於為什麼 Thom Browne 的秀會出現在獨角獸?哪一季不來,偏偏選在 2018 春夏的秋冬秀上?

「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以你的價值觀去看待。」《洛杉磯時報》和《Hollywood Reporter》的資深評論家  Booth Moore 表示,尤其是對 Thom Browne 這樣「以讓人感到不悅為己樂的設計師來說。」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 Marc Jacobs 身上,「他會讓觀眾離開舒適圈,讓你浮現黑人問號說:『什麼東西啊?』」且偏偏這些設計師通常不願提供官方新聞稿去解釋他們的靈感來源。

Comme des Garcons 2018 S/S

Comme des Garcons 2018 S/S

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2018 F/W

Comme des Garcons Homme Plus 2018 F/W

以更前衛的設計師來說,像川久保玲,一場秀已不再是展示衣服,更像是設計師自身的腦力激盪。紐約 FIT 流行設計學院博物館總監 Valerie Steele 解釋:「一場極端的秀所在乎的是給予你一個想法、一種感覺,當中的衣服不像是語言,更像是音樂。」

替許多報章媒體拍攝秀照的攝影師 Maria Valentino 在接受訪問時則奉勸看不懂的觀眾們:「千萬別往心裡去!時裝秀就像是一篇文章,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將自身觀點編織成布料。應盡可能敞開心胸,你便很自然的會注意到一場秀想要傳達怎樣的意念、會出現在什麼人的衣櫥裡,感受一場秀是多麼令人驚奇。」

 

除了敞開心胸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該篇報導指出,拍攝比利時設計師 Dries Van Noten 紀錄片《Dries》導演  Reiner Holzemer 在當初開啟這企劃之前,他也是個時尚新手,他表示:「為了真實能得到一場秀的印象,請用雙眼去體驗,而不是你的手機,否則你會錯過其箇中樂趣。」

Alexander McQueen 1993 S/S vi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lexander McQueen 1999 S/S via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然而,大多數的人,會將時裝秀當作視覺化產物,像影片或是靜態攝影般,駐紐約造型師 Liz Cabral 則建議,若是你是用影片在看秀,『可以的話,請你找有不同角度且最能讓你身歷其境的版本最佳。有非常多很美的衣服當你只從一個角度看的話便會相形失色。』她補充表示,『聽到配樂,看著模特兒走出,衣服擺動,讓自己全身浸在那 15 分鐘的表演張力當中,若非如此,他們只是單純的衣服罷了。』」

秀照是一部份的延續,代表了文化的轉變並改變了我們如何去思考性別和美感,一季的秀照或許對觀看者來說是某一的時代,但一系列的秀照則意味著時間軸。

 

看懂時裝秀能幹嘛?

「設想一下,80 年代的模特兒就像亞馬遜女戰士一樣,既高挑又帶著健康的小麥色肌膚,有著沙漏狀的勻稱身材;90 年代則來到流浪者的時代,他們帶著殘酷的瘦,帶著不完美的美,到了 21 世紀的交匯點,時尚旨在表現種族多樣性和模糊性別的時代。」

.
伸展檯上誇張的修辭和震撼會在衣櫥裡形成微妙的轉變,曾幾何時世人看到未完成和磨損的衣邊是令人瞠目難以置信,而大墊肩造型幾經循環又來到了人們身上,所謂的復古、回潮,就如同美版《GQ》任職多年經驗的創意總監(近期將離任)Jimmy Moore 說過:「40 多年來這行業教會你的一件事就是趨勢是週期性的。」

Valerie Steele 則認為,學會觀察時尚,可以幫助你用文本和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切,「試著去研究誰設計師是誰,他們做了什麼,否則,這些圖片影像某種層面對你來說幾乎是毫無意義。」你不用去修讀時尚史才能去了解設計師是誰,就 Raf Simons 來說,你可以去知道他是來自比利時,且青年文化和視覺藝術對他影響甚遠。

就結而論,對許多消費者來說,其實故事並不重要,這也沒關係,因為對設計師來說其實也沒差,重要的是說,設計師想要的是觸動觀眾,誘發情緒,他們希望消費者的價值觀能與他們相符,回到最初的大前提,最終,當然,買他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