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TORY

不該被忽視的過去,關於Martin Margiela在Hermes愛馬仕的那幾年

檢視當時的時空背景,9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Tom Ford成Gucci創意總監(1994),英國的兩大才子John Galliano和Alexander McQueen也加入了Dior和Givenchy,時尚圈的版圖正在變動,LV集團試圖用英國來的創意對抗Karl Lagerfeld,Tom Ford的超模名人驚世駭俗行銷模式也讓Gucci達到高峰,而此時的Louis Vuitton和Hermès則需要一個創意總監為品牌建立起新的形象,Louis Vuitton請來了Marc Jacobs,破天荒的,Hermès在1997年4月28日,發表了簡短的聲明表示,Martin Margiela為新的創意總監。

PicMonkey Collage (1)

在Martin Margiela品牌合夥人Jenny Meirens接受《T MAGAZINE》專訪時曾表示,Martin願意接下Hermès工作全是實際考量,「所有的錢都回到了Maison Martin Margiela身上。」上述人物無疑都曾是顯赫的「明星級」設計師(即便McQueen不喜歡曝光),可唯獨Martin Margiela依舊秉持著隱形人哲學,不正面受訪,以傳真回信,回答時以團隊之名替代“我”,當外界百思不得其解紛紛揣測之時,(當時)Hermès執行長Jean-Louis Dumas就曾解釋道:「我們不是為了得到媒體關注,重點還是在於工藝上,Margiela有著職人精神,我們認為他的個性會將自己視與Hermès同在。關於Hermès,我認為Martin Marigela有著很好的想法,他有辦法把Hermès做的比我們更好。」他找到了一個能巧妙地將Hermès的經典和工藝進化成摩登現代的衣著的人。

《Dazed & Confused》日前專訪安特惠普MoMu時尚博物館的總監Kaat Debo,他亦是此番《Margiela: The Hermès Years》的策展人,她透露說:「裡面有個很棒的Kelly包,Martin把它一分為二。」

以下內容翻譯整理自:

The untold story of Martin Margiela’s time at Hermès

by Emma Hope Allwood

Q:起初《Margiela: The Hermès Years》想法從何而來?margiela momu
Kaat Debo:我注意到許多季Martin的名字和歷史活躍在媒體和其他設計師身上,我覺得這點相當值得注意,因為他已離開同名品牌將近快十年,所以我想「何不做看看?」畢竟時尚產業在近期改變太多,且大家都面臨轉型壓力,設計師和品牌都在尋找新的商業模式,致使Martin的成就再度成為討論話題,大家在尋找改變時,莫名的你就會發現Martin Margiela

 

Q:為何專注在他任職Hermès這段期間?

Kaat Debo:我當時和Martin聯絡時,聊到最後的話題是他在Hermès工作這段期間,我說你找不太到這段時間的相關資訊有點可惜,因為這是在數位之前(Pre-Digital)的時期,更別提社群網路,加上博物館內並沒有他這時期的作品,這促成了展覽主題,我認為Martin對於這個想法也是相當有興趣,因為感覺他在這段期間工作的回憶是快樂的,另一方面,我覺得Martin也意識到說,如果遺失了這段歷史是蠻危險的,未來就再也沒人知道。曾經老一輩的記者曾目睹這些秀過,但我認為年輕新人根本不知道有其存在。

 

Q:為什麼你會覺得當時的記者沒有大肆報導Margiela的作品?

Maison Martin Margiela A/W 1992-1993;Hermès A/W 2002-2003 via Oystermag

Maison Martin Margiela A/W 1992-1993;Hermès A/W 2002-2003 via Oystermag

Kaat Debo:Martin對我解釋說,他覺得時尚秀沒有做到正確的方向,理當秀是要為女性而做,而不是為了底下的媒體觀眾。比起John Gallino和McQueen來說,對於外界這並非什麼驚世之作,變得難以去評論這系列的本質。當我和記者們解釋這些材質和科技的創新時,他們的反應是:「我們從不知道裡面有這麼多概念。」這也是我們有這個展的原因之一,Margiela不僅僅只是在做低調美麗的昂貴服飾而已,當中還有其看法和概念,與他的同名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息息相關。

 

Q:在展場目錄中,《Purple》雜誌創辦人兼總編Olivier Zahm說了關於Margiela的視野可以轉換進任何一個品牌,他可以去做Ralph Lauren然後依舊很Margiela,我覺得這說法相當高明。

Maison Martin Margiela A/W 1996-1997; Hermès A/W 1998-1999 via dazeddigital

Maison Martin Margiela A/W 1996-1997; Hermès A/W 1998-1999 via dazeddigital

Kaat Debo:當然,從外界來看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紀,但我們嘗試展現兩種不同的詮釋方式,Martin在替Hermès設計的版本懂得拿捏分寸,他知道自己是在為高端時尚(甚至是貴婦)設計衣服,自然是要感覺高貴。我認為Martin可以為任何品牌做設計但依舊保留自己的觀點和熱情,這點從Hermès這段時期就可以看出,像是對於剪裁、美國西部男士穿著的熱情..等等,無論是在Maison Martin Margiela和Hermès,他不斷在這些服裝上發明不同的版本。

 

Q:所以,這不是為品牌大膽創造新的東西,而是將Martin有興趣的加以擴展。

Hermès S/S 1999 Cape Cod watch via dazeddigital

Hermès S/S 1999 Cape Cod watch via dazeddigital

Kaat Debo:在Hermès時期,並非力圖革新而是尋求進化。我認為對於創意總監來說最困難的就是接管已存在已久的品牌,要確保你在當中逐步成長,而這些在2017年的現在變得意義非凡。我覺得現在在時尚你只是在接管一個品牌名字,每隔五年、三年,就會迎來新的創意總監必須重釋品牌創辦人的創作,當中沒有藝術成分,每每想到這點就會覺得這想法太瘋狂了。

 

Q:你認為他這階段是成功嗎?

Hermès A/W 1998-1999 via dazeddigital

Hermès A/W 1998-1999 via dazeddigital

Kaat Debo:某部分算是,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是成功的。雖然我沒有銷售數字,但我蠻確定這時期的衣服賣的不錯,而且開發出了新客戶,新的時尚族群。但我覺得媒體對此相當不滿,他們對每季的評價相對沮喪,說Martin在MMM有很多創新的想法,為什麼不把這些帶來Hermès呢?每季都看起來差不多。

 

Q:我認為這是時尚產業狹隘之處,我們太習慣去期待六個月後的新東西,可其實經典永恆遠比季節性趨勢來得重要多了。

Hermès A/W 2002-2003 via Oystermag

Hermès A/W 2002-2003 via Oystermag

Kaat Debo: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Margiela是慢時尚(Slow Fashion)先驅,甚至在這概念出現之前。MMM運用黑白兩色展現時間的軌跡,讓Vintage和二手衣服能夠重新運作,展現服飾進化的過程。當中存在許多不同的策略,用不斷的創新和永久的年輕感呈現阻擋世人對時尚的迷戀。他同樣把這些運用在Hermès上,只是沒用二手布料,取而代之的是透過發展慢慢進化的衣櫥。有許多衣服擁有2~3種不同的穿法(有些甚至4種),所以你不會輕易覺得無聊。旗下兩個品牌都達到相同的目標,穿著MMM的女人是勇於嘗試創新想法的人,而穿著Hermès則是欣賞著Margiela所帶來的舒適和品質。

 

Q:你會稱Margiela為女性主義設計師嗎?

Hermes F/W 1998 via Pinterest

Hermes F/W 1998 via Pinterest

Kaat Debo:這並非他的意願,但毫無疑問的他的作品有著女性主義的特質。我認為他在Hermès的創作基礎是建立在尊重女性上。他為不同年齡層的女性置裝,所以他沒有找剛成年的女孩來展示他的系列。他要的是年齡層介於25~65歲,自然、成熟的女性,這點即便是現在也很少有設計師作的到;他希望模特兒們能夠舒適自在,如果不喜歡這個Look,那就不用穿,甚至請來專業的按摩師在後台進行服務,並提供香檳給模特兒們,在站上伸展台前會Martin會給予稱讚,確保她們真的對於身上的衣著是舒服的。

我認為Martin會去觀察女性想要的是什麼,也會去了解提問。他說過在Hermès的團隊清一色都是女生,打自第一季就穿著他的衣服,她們是Martin非常重要的觀眾,Martin也相當看重她們的意見。我覺得當他探討女性和觀察女人穿衣時的律動是非常的迷人,像是深V領的想法,是讓你把手臂伸進去在腰間上打個結就成,你不用擔心亂頭髮會被弄亂。這是非常微小的細節,卻在日常生活扮演著重要的功能,我認為許多設計師都在為理想身材設計衣服,但這樣的女生都只存在於想像中。Martin從來這樣過,當然,他也有想置裝的女性,但更偏向是角色生活,而非她們的身材曲線。

 

Q:Zahm也談論過他其實像人們所說的這麼反時尚,事實上他像是那時代最完美的答案。你對這點的看法是?

Kaat Debo:當然!他的作品從不是Anti-Fashion。這並非負面字彙,像是龐克一樣,這字沒有貶義,它確實是驚豔了世人、質疑了標準和時尚產業。MMM很常震驚在座大部份的觀眾或是媒體,有些秀我們如今認為是經典,那時有些媒體因為他們來到巴黎郊區還沒位子坐還超不爽。這讓MMM在商業上並不是很順遂,因為品牌選擇創意上的自由,這是100%確定的,Martin對於服飾產業的熱情成了他選擇隱姓埋名的原因之一,我認為這個行業所有的焦點都會跑到設計師和明星藝人身上,但Martin不想要在創意層面、服飾端和創意團隊上有任何分心,然而這點並非反時尚的宣言,僅僅只是對於時尚和創意層面上的十足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