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NEWS

「Vetements Effect」,當過長袖成時下最夯設計…

Vetements表面上是拒絕主流時尚的,但其品牌系列或是在媒體、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圖像,那種刻意再造的寒酸襤褸與消費便利度,瞄準的是西方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時裝內部人士,這些人渴望獲得帶有“真實”外表的產品,但與“地下”相聯系的粗魯笨拙一點卻沾不上一點關系。這是來自中國版《Bof》的《Vestoj》專欄的一篇文章〈Vetements不是革命,品牌化了的Vetements才是”革命”〉,當中解析了Vetements被奉為最潮最酷的品牌現象。

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已經是個老套又熟悉的故事:剛出頭的年輕局外人,向一個昏昏欲睡、慣走常規的舊體系發起挑戰,以真實、前衛和酷的名義讓其臣服。」《Vestoj》專欄寫道,「但這種敘事在時裝界已經講爛了。

3 當世人與媒體紛紛在追捧標榜“另類”的同時,Vetements則是在沿用前人的成功模式,比起Supreme冒著被Calvin Klein、Louis Vuitton等大品牌提告的風險,他們走的是最安全的路線。Vetements的Branding非常的成功,在一切就是關於態度上,直插中產階級為求表現的心靈。

可我們繼續探討下去,當報導的第一線並未替世人過濾資訊時,其胡亂崇拜其實已讓他成功了一半。「編輯與買手們對Oversized連帽衫、一字肩連衣裙、不對稱大衣、拉長廓形的針織衫和破洞牛仔褲“拋光上蠟”,再勉強拼湊起來。」Vetements將結構大師羅蘭巴特關於符號和流行理論發揮的淋淋盡致,翻玩了Margiela的元素,擺明了的「商品化」,向世人遊說將商品變得興趣的「無(品牌)概念」,即便品牌被定義為“街頭”,但真相卻是包裹著潮酷糖衣的高端精品,瞧瞧那驚人的天價T恤,彷彿「“主流”選好了“地下”的風格密碼,再高價賣給時裝精英。」而其成功,「或許證明了很多人對傳統意義上的魅力以及企業集團驅動下的時裝感到疲憊,但Vetements傳遞出來的風格密碼也足夠熟悉,其手法和程度把握得恰到好處,能讓那些知名卻又不具備威脅的品牌向其發出創意總監任命。

Vetements_StreetStyleBomber_Main
毫無疑問的,Vetements是一個又一個符號精心建構的品牌,畢竟品牌造型師Lotta Volkova也曾坦言:「現在已沒有什麼次文化可以發掘了,至少在西方世界已經沒有了,如今不外乎就是將訊息重新混搭。」處處萌化的時裝周,那些不對稱、不協調的比例、看似街頭化的精品潮,不得不說Vetements確實造成了一點影響,但這並不屬於「革命」,只能說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時尚不應成為你夢想的東西”這個實際的理論與現代人太過相符,「Vetements的小宇宙,就像在媒體上呈現的那樣,提供的是一種將社會低層以及所謂“他者”浪漫化後的觀點。

00-holding-vetements-ss
在這扇虛掩的門背後,人們只要願意一看,就會知道,時裝史上「將解構發揚光大的」和讓「街頭潮流與高級精品並肩」的,絕不會是Demna Gvasalia。比起Gosha Rubchinskiy的蘇維埃不良少年和Off-White的超長織帶在時尚界的影響,Vetements的所激起的是一種“叫賣”文化,而所謂的「Vetements Effect」,說穿了只不過是品牌為求銷售被逼急的商業現象,猶如文章結尾和標題所言:「革命的真正名字只能稱之為品牌化了的Vet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