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製作人們心中理想的衣服,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Little Boy)原子彈從天而降,那天,改變了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一生。當時 Issey 小學一年級,他的家人多數在那場核爆中喪生,而母親也在三年後因輻射後遺症病逝,10歲的他因此被診斷出骨膜炎。

1500
via Telegraph

這段過去一直不是三宅一生喜歡的話題,因為他不想被貼上「核爆倖存者」的標籤,直到09年歐巴馬宣布停止核武,三宅一生才願意“分享”這段回憶,「當我閉上眼睛,我仍看見常人不會經歷到的事:天空突然閃著通亮的紅光,接著出現的是香菇雲,每個人都往不同的方向逃難,這些景象依舊歷歷在目。我曾嘗試去遺忘,可惜失敗,我選擇將這段回憶拋在腦後,去思考什麼事物能不被摧毀,可以帶著快樂和美感。我向時裝設計領域裡挖掘,部分的原因是,服裝設計是種創作的形式,是現代和樂觀的。」在接受英國《The Telegraph》訪問時他表示。

PicMonkey Collage
via wiki

比起回憶大戰時期,三宅一生更願意分享過去的歷史是如何影響他的人生,他常提到野口勇(Isamu Noguchi)的平和大橋(1952)是如何啟發他。在接受日本《獨賣新聞》專訪時他說道,「平和大橋的欄杆是野口勇設計的,有獨特的世界觀。能用簡單的設計表現出獨特的世界觀真的很厲害。那時他就是我的英雄。我那時想著『這就是設計啊。雖然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才能,但是試試看吧!』」

因為Vogue雜誌的影響,他開始朝時尚發展。可想而知,在當時的年代,男性選擇時裝設計是相當不尋常的選擇,而最終他到多摩美術大學(Tama Art University)修讀綜合設計學程(General Design Degree)主修製圖學,從未想過會從事時尚工作的他、從未想過能活超過四十歲的他,下定決心盡力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每件事情。

當時的日本,混雜著希望和混亂,小野洋子(Yoko One)成了東京學習院大學(Gakushuin University)第一位哲學系畢業的女性而引起軒然大波,年輕人開始質疑長輩自己尋求解答。


via www.vintag.es

1964年,日本解除鎖國政策,一年後,三宅一生“偷渡”幾千塊美金在內裡口袋(當時出境最多只允許帶$500),到巴黎開始學習高級訂製服,先是在巴黎製衣工會學習,隨後則到了Givenchy和Guy Laroche時裝屋當設計助理,他對於Givenchy讓衣物更服貼的工藝相當欣賞,並讚道Givenchy有個非常美好的傳統工作模式(但Givenchy先生則認為自己並沒有影響到他什麼);1969年5月,三宅一生見證了巴黎的五月運動,深深的影響了他,「學生們聚集在一起,進行演説,議論著世界上的種種矛盾。我覺得我不能繼續留在這個以貴族為中心的國家了。」

幾個月後,他到了紐約,白天他為「美國極簡教父Geoffrey Beene」工作(Geoffrey Beene曾說:「當你越了解衣服,你越知道什麼是不該留下的。」),晚上則到大學上英文課。三宅一生看到紐約充滿反越戰的嬉皮,他們滿腔熱血、充滿自由精神,「我確定了一件事:我想做的並不是給那些有錢人穿的衣服,而是像牛仔褲、T桖那種可以讓很多人穿的、方便清洗、穿著舒適的衣服。」他目睹了這個世代的第一把交椅:平民老闆姓,並燃起了為普羅大眾製作衣服的熱情。


via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1970年,他因病復發回到正在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日本,他對外界對這城市充滿熱情感到困惑,在他有意回紐約時,他下了人生重大的決定,靠著朋友們的幫助,他在東京創建了MIYAKE DESIGN STUDIO,根據2001年《Interview》雜誌訪談表示,三宅一生在1971年1月將他第一個系列帶到紐約,這是為了感謝紐約所帶給他的啟發。在之後,Bloomingdales百貨迅速與他合作。在80年代,紐約愛上了三宅一生(尤其在藝術界),並成功地將日本傳統轉變成現代模式。

三宅一生致力於將現代科技融入日本傳統,不停地與不同的日本工匠討論研究,深根探索,45年來始終如一。曾經的「Pleats Please」和「 A-POC 」系列影響全世界,且不斷的改良,他將目光放遠未來,視衣服為生活的工具,理當必須輕鬆、方便和有用途。即便品牌已歷經三代傳承,但他依舊在工作室傳達創作的美好。如今,他的工作更像是在激發創意,「我們都非常驚訝這些年輕人成長的很快,那速度讓人感到刺激,且工作起來也很開心。」彷彿自己的角色變成了才華培訓班,三宅一生提供了創意人士工作的平台,因而和安藤忠雄創立了21_21 Design Sight(他認為日本在推廣鼓勵創意才能這塊並未做的很好。)在與安藤忠雄的對話裡,他表示:「在日常的設計中就可以感受到日本人豐富的感性。日本必須要成爲一個以設計為文化的關鍵,以自己國家文化自豪的國家。」
他曾在受訪時說:「衣服就像是一種世界共同的語言。我總是把可以在世界中通用的服裝為設計的目標。我造訪各地,把手工作業和最新科技做結合,製作原創的素材。比如説阿波縮織是把剩下的綫集中起來再利用製作而成的,這個十分能表現日本人的精神。」回到那個最初,平和大橋,它還有另外一個別名叫做“TSUKURU(有生、創造之意)”。他相信設計的力量,思考著貼近人們的生活,今後將繼續製作出人們心中理想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