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S

槍聲響起,兩條人命打出一座球鞋帝國

nikebrand

1976年7月19日
Max Jensen一如往常地到加油站上班,而同一時間 35歲的Gary Gilmore剛跟19歲的女友Nicole Baker Barrett大吵一架。

當天晚上,Gilmore開車載著女友妹妹April到處閒晃,他注意到加油站裡沒有其他人,藉故說要打通電話,便闖進了Max Jensen所在的辦公室裡。他掏出.22勃朗寧自動手槍,要求Jensen清空口袋裡所有的錢,並走到浴室趴下;這位害怕的年輕人相當順從地按照指示動 作,只求能夠逃過一劫,但沒想到下一秒Gilmore竟跟著走進浴室,冷酷的對著Jensen的頭開了一槍並說:「This one is for me(這槍是為了我)」,接著抵著已經沒有呼吸心跳的Jensen右邊太陽穴,「This one is for Nicole」開了第二槍。

cd9d8c70dede135feae012871d66888d

殺死Max Jensen之後,Gilmore像是沒事一樣載著April到汽車旅館過夜,隔天晚上他又提著槍走進位於普羅沃的City Center Motel,受害者Ben Bushnell是這間旅館的老闆,他與妻子及剛出生的嬰兒住在樓上。Gilmore對著趴在地上的Bushnell近距離開了一槍,聽到槍響的妻子驚慌 前往查看,幸好Gilmore只顧著搶走錢箱並未對其他人痛下殺手。在逃亡過程中,不慎誤擊自己右手,結果成為警察逮人的鐵證。被逮捕後Gilmore盡 全力爭取自己死刑,而且是槍決的機會,當時美國已經十年沒有執行過死刑,而他堅決求死的意念造成社會轟動,作家Norman Mailer 甚至將這件事改編成為經典小說《劊子手之歌The Executioner’s Song》。

8005-Gary Gilmore時空來到1980年代,Nike正苦惱該如何應對強勁對手Reebok的競爭,就連以反行銷活動聞名的Phil Knight都得妥協,決定拍攝一支電視廣告來推廣最新的Air氣墊鞋; 想出擴大品牌影響力廣告詞的重責大任就落到Wieden+Kennedy公 司頭上。在接受 Dezeen雜誌的訪談中W+K老闆Dan Wieden表示:「這是公司第一次有這麼多預算來拍攝電視廣告,所以大家一起絞盡腦汁想出了5種不同提案,但是一直到交件前幾天都沒辦法整合出一個共 識;最後我想到自己是波特蘭人,Nike總部也在波特蘭,而殺手Gary Gilmore也出生於波特蘭」。
「當你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卻又得要鼓起勇氣面對,這讓我聯想到Gary Gilmore挨槍前的遺言『Let’s do it』,尤其是當中的do it,有種致死地而後生的覺悟,很瀟灑很符合運動精神。為了加強感染力和語氣,我們把Lets改成Just」。

wieden-2011

1988年8月7日,《Just Do It》電視廣告透過80高齡的傳奇跑者Walt Stack,告訴觀眾自己每天持續不斷跑過金門大橋,沒有誇張的商品露出也沒有高富帥的明星代言,主打日常人物的真實感受。廣告播出後大受好評,Nike 銷售也節節攀升;1989年業績成長高達64.8%, The New York Times還以《Nike Is Bounding Past Reebok》為標題,撰文剖析NIKE的異軍突起,Just Do It也被選為20世紀最佳廣告標語之一。

喔對了,你以為Just Do it一次就通過了嗎?聽完Dan Wieden的brief,Phil Knight只是靜靜地看著他說:「We don’t need that shit」。

13320604_891241107669175_7741765902918655318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