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PEOPLE

回憶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8年的第一場秀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S/S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S/S

賈伯斯曾說:「如果你不了解過去,就無法理解現在。」

關於解構大師Martin Margiela,Suzy Menkes曾這麼形容:「他是 “隱形的” 設計師,可以說是時裝界解構和回收的開山始祖。…如今一片茫然的快時尚世界裡,Margiela或許是第一位用行動來對抗時尚界浪費的設計師。」

但比起用文字,倒不如用服裝來替我們解釋他的偉大(可以參考 GQ Taiwan 曾做的歷年回顧 http://goo.gl/o4TwFu )。猶如回味紀錄片一樣,那場1989年春夏的首秀也只能透過文獻追憶。

1984年,Geert Bruloot和合夥人Eddy Michiels準備要開設鞋裝店Cocodrillo時,Margiela曾毛遂自薦自己的鞋子系列,而這雙非常英式、90年代、極具陽剛設計的高跟鞋,他的第一位買家就是Ann Demeulemeester。

photo via Adrian Appiolaza Archive-AAA

AnOther《The Tale of Margiela’s Tabi Boot》一文中,Geert Bruloot(請容許我們在此稱呼他為 ‪#‎鞋界的伯樂‬)表示:「Margiela的第一場秀非常的棒,我無法用言語表達,非常狂野,帶著強烈的地下文化,第一件衣服出來我就驚豔不已,我身旁坐著Marina Yee(安特惠普六君子之一,Martin Margiela的前女友),她開始流淚,因為她從台上衣服的輪廓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握住她的手,在第三、四套服裝過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她會哭。在當下所發生的,完全不同,一切是那麼的強烈、極致,當我們走出來時,我們想要立刻就下單。」

「Martin Margiela的秀是那麼的特別,像是三、四季後,有場他在巴黎郊區老舊房屋裡舉辦,他來者不拒,孩子們都在伸展檯上奔跑,秀一開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而當秀結束時,你會知道你生命中曾參與過它。」

photo via WE MARGIELA

photo via WE MARGIELA

 

Prada和川久保玲的御用秀場音樂大師 Frédéric Sanchez 也在《‪#‎Vogue‬》受訪時回憶道:「這第一場秀,是在一間很老舊的戲院(原文這裡確實是寫 old theater,且在《The Gentlewoman》報導中也證實這是一間老舊戲院,但在 palais galliera 的展中,官方表示這是在咖啡廳 / 老戲院),我們在後台放了麥克風,所以人們進來時可以聽到後台發生什麼事,彷彿像是為即將發生的事做了介紹。一種“後頭發生什麼事”的概念,這是我的第一個Soundtrack,這是他的第一場秀,所以對彼此都非常的重要。」

除了音樂,他還兼任模特兒Casting,即便起初只有三、四人團隊,大家依舊穿著實驗白袍。「謝幕時,所有人都出來了,像是模特兒、在裡面工作的人,還有Martin本人,都來到了台上,這是第一次人們見到他,應該也是唯一一次,我覺得那代表了某個時刻,我記得每個人都非常的感動,因為每個元素都充滿著的能量。」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F/W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F/W

在這場秀,刺青衣、特殊肩線西裝外套和忍者鞋(Tabi Boots)首度問世,而模特兒腳踩紅漆在伸展檯上行走,讓觀眾目光巧妙地落在它上面,在接下來的1989秋冬秀時,“這塊帶著鞋印的白布” 被Margiela用膠帶變成了的馬甲。「忍者鞋是我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標記,它帶著高辨識度,即便25年後依舊實穿不退流行,而且沒有被抄襲過。」Martin Margiela如是說。

紀錄片《the Artist is Absent》導演Alison Chernick被問及關於Margiela給予的啟發,她回答:「他是非常原創的思想家,一個領導者、挑唆者,多愁善感,一個反設計師(anti-designer)。」連背上的四個針角,用白標也是用來反諷品牌的標簽(如今白標是表示女裝秀上款)。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S/S

Maison Martin Margiela 1989 S/S

「隱形」一直是Martin想強調的重點元素之一,起初礙於金費問題,直到後來才有了透明跟高跟鞋、隱形鞋跟木底高跟鞋和帶有漆眼元素的靴子..等等,當然,這也是整個品牌主要核心。

回到現在,相較於已貴為 ‪#‎Balenciaga‬ 的創意總監 ‪#‎Demna_Gvasalia‬在接受《W magazine》受訪時,文章中提到,他並不喜歡聽到人們將其Oversized和拼接牛仔褲的設計聯想成是 “Very Margiela”,他反駁道:「‪#‎Vetements‬ 並不屬概念性設計,老實說,Margiela最好的概念時期也沒有賣得很好,有時,你可以用天馬行空組成一件衣服,或是一個點子,但你不能把它視作商品。」

w magazine

只不過,商業從不是Martin Margiela的出發點,更別說一個隱姓埋名的人想要爭名奪利,而上述那動人的讚嘆和Martin Margiela的氣節,是Vetements怎麼抄也抄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