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費里尼 — Alexandre de Betak(Bureau Betak)
關於秀場設計師Alexandre de Betak,只需要一個詞彙就可以點醒大家對他的印象 –「Dior」。和Dior長達17年的合作時間,16春夏的薰衣草小山丘或是過往03年高級訂製服少林武僧出來打拳的場景,都是出自於他的手筆。除了Dior之外,他也為像是:Hussein Chalayan、Rodarte、Jason Wu、Viktor & Rolf、Michael Kors、Berluti、H&M..等大牌設計裝置藝術、展覽和活動等,舉凡像是1994年Miu Miu紐約第一場時裝秀、2000年維多利亞秘密的「網路直播」秀..等。
如果說Martin Margiela創下了時裝秀座位分排制度的先例;Dries Van Noten的秀(by Etienne Russo)展示了離地伸展台;那Bureau Betak則是順著極簡趨勢讓模特兒走得快速挺拔的先鋒。
Alexandre de Betak非常懂得如何善用科技,舉凡像是Hussein Chalayan的傢俱衣、時間衣和融化衣或是Viktor & Rolf的名畫訂製服,如何展示服裝成了門專業的真功夫。「我的角色,最終而言,是將最帶有品牌或設計師個人觀點的東西轉化、凸顯出來,也包括監督每一個小細節,確保在時裝秀上每個獨立的元素都能夠表達他的故事,這過程並非僅單靠直覺而已,那是一個迷思,涵括了許多研究、理論。內心總有一個解決方法在促使我選擇我所選的,無論這是一場時裝秀、活動、展覽或是電影。」
秀前一天,de Betak表示這是他最享受這段時光,原因便是他將在此掌權、指導並欣賞所有元素結合的成果,此時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所有燈光、音樂、特效必須準確無誤同時發生,「我仿佛和音樂、燈光、流暢度、模特兒的態度和所有與時間相關的東西同步一樣,你所使用的元素和時間點,都會變成內心所想要的氛圍,是緊張、還是傷心、還是快樂,甚至是性感。我可以花好幾個小時在重複開場的那五秒鐘,通常那是抽象的,但最後一分鐘的改變則會讓一切完全不同。」
然而,快速時尚的壓力也增加在他們身上。雖說是在秀還在進行狀態,de Betak早已在做準備,絞盡腦汁思考下一輪該用什麼點子,即便無法突破,也要比以前更好,籌備秀場和提案之間,de Betak仍要同時進行超過20場秀。
已在業界超過20多年的他,面對全球化的影響表示,「現在許多傳播方式都是全球化且即時性的,我認為人們對於相同的事物感到厭倦,像是你不用知道你在什麼城市,因為大城市都長得那樣。今時今日,消費者想要被震懾、想要更多獨特性、想要更多的正確觀點、正確的選擇,但我覺得他們最需要的是驚豔和重新認清自己。如同我的工作和製作時裝秀所呈現的一樣,我們藉由聚焦品牌的歷史、DNA和價值來傳達他們的連貫性,但同時我們又必須維持觀眾的興趣和驚奇感。」
對想從事相關產業的人的建議便是,「進入任何你所想進去的創意產業,但要注意的是,在剛開始要盡可能隨和,因為一旦進入到現實,便必須妥協於他人,這是非常正常的,如同人生一樣,當你踏出第一步時,就做夢吧,別停止做夢。」